負黍
读音:Fùshǔ
【源】 舜庶子七人,其后有得封负国(舜迁国于负黍,见《夏世纪》。故城在今河南登封西南),至春秋并入郑国,后有负氏、负黍氏(19,21)。
【源】 舜庶子七人,其后有得封负国(舜迁国于负黍,见《夏世纪》。故城在今河南登封西南),至春秋并入郑国,后有负氏、负黍氏(19,21)。
读音:Xùn/Shiunn,Syun【综】 源出不详。山东新泰(359)、安徽淮南(362)等地均有此姓。
读音:jiè【源】 ①汉贝州宗城县(故城在河北威县东30里)有古界城,见《汉书注》。是界以地为氏(60,62)。②佤族姓。佤族中亚木氏后裔繁多,其四个儿子之后各以其父名为姓,界为其一(159)。亦作载
读音:Shuò/Shunh Shwo【综】 源出不详,见《中日姓氏汇编》(401)。
读音:Bólèzhuōkè【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乌拉(23,63,180,260)。【变】①亦作〔博尔卓克〕(259,260)。②清满洲正蓝旗、驻防伊通满洲镶黄旗中均有伯尔卓克氏(259),〔伯尔
读音:Měnggǔxùndūsī《姓氏词典》 收载,其据《中国人名大辞典》云:“蒙古族姓。元有吏部尚书月鲁不花姓此氏。”
读音:Wēng'ēlǐ清代蒙古族姓氏。为蒙八旗姓氏之一,世居阿巴葛地方。《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
读音:Shù/Shuh【源】见《万姓统谱》(15)、《集韵》(80)。
读音:Shuāngbǐ【源】彝族姓(375)。
读音:Gǔlài【综】 系古、赖二姓合成。台湾台北、基隆等地均有此姓(64,68,261)。
读音:Zhújiǎ【源】 金时女真人姓。术甲为部落名,以部为氏(71,397)。部人散居上京(今黑龙江阿城白城子)、北京(今内蒙古宁城西大明城)等地(397)。【变】 ①亦作〔术要〕(60)、〔术要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