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Tán

【音】 谭氏有谈(Tán)、寻(Xún)二音(17,19,63)。参见谭(Xún)姓。【源】 ①谭国,春秋时姒姓小国。在济州平陵县(故城在今山东济南东北山镇),为齐桓公所灭,谭子奔莒,子孙以国为氏(7,9,11,12,76)。②巴南大姓有谭氏,相传为盘瓠之后(21,60)。但《姓氏辩误》载:“巴南之姓为瞫,音審,不作谭”(25)。待考。③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23),今满族姓(344)。④景颇族勒羊氏,汉姓为谭(166)。⑤壮(109)、毛南(110,111)、瑶(119)、彝(130)、哈尼(137)、鄂伦春(191)、蒙古(344)、土家(387)、回、黎、侗、苗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弘农(17,418)。【布】 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3%,为中国人口最多一百个姓之一。尤以湖南、四川、广东、湖北等省多此姓,4省谭姓约占全国汉族谭姓人口66%。【人】 谭夫吾,周时吴人(21,6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度、龙口、平邑,湖北之监利,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泸水、河口等地有分布。汉、满、蒙、壮、苗、朝鲜、土家、毛难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 “” 本国名,乃 “周不得姓之国”。郑樵云: 子爵,庄十年齐灭之。今齐州历城有古谭城,子孙以国为氏。《姓氏考略》 据 《姓谱》亦注: “周有谭国,齐桓公灭之。谭子奔莒,子孙以国为氏。” (按:《姓氏词典》 称此“为周代封国。”赢姓。在今山东济南市东龙山镇附近。) 《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引明苏平仲 《谭氏家谱·序》则云: “谭本姒姓,子爵,其分土在今济南、历城之间,实齐之附庸也。入春秋三十九年(周庄王之十四年,鲁庄公之十年),见灭于齐桓公,而谭子奔宫 (按: ‘宫’ 当为 ‘莒’ 之误),谭自为齐所灭,子孙遂以国为氏。”三家所言,大同小异,唯苏平仲公指出谭为姒姓之国,故此之谭氏,以国为氏,系出姒姓。②或为盘瓠之后。郑樵又据 《姓氏急就章》注云: 汉有谭平,定巴南六姓有谭氏。盘瓠之后(瓠,《九通分类总纂·氏族类·通志》 作 “”,误)。③壮族之谭姓,乃壮语之音译,汉意为水塘之意,以之为姓。④毛难族之谭姓。则由汉族谭姓融入。其《谭家世谱》称“其先祖谭胜(按: ‘胜’ 或作 ‘腾’),功於明代,到广西落籍。”其 《覃家祖谱》亦有类似记载,称“其先祖谭三孝,于明朝初期从湖南常德府武陵迁来。” (按: 依此说,其当源於郑樵所说汉 “巴南六姓” 之一的谭氏,盘瓠之后。) ⑤土家族之谭姓,则由瞫姓所改,“”——“巴郡南郡蛮”五姓之一。或称此姓在今土家族中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等姓。注③、④、⑤见《中国人的姓名》。望出弘农。

汉代有谭峭,又有谭贤、谭平定; 唐代有谭忠,宪宗时为燕牙将; 宋代有谭惟寅,高要人,江西提刑; 清代有谭嗣同。

猜你喜欢

  • 读音:jīng【源】 见《姓苑》(15,21)。【望】 太原(17,418)。【布】 山东新泰有此姓(359)。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转引 《姓苑》 收载,未详其源。

  • 成阳

    读音:chéng yáng秦有成阳君,后以为氏。(见《姓苑》)

  • 读音:yì【源】 见《万姓统谱》(15,21)。【人】 睪文奏,南北朝时陈太建年中任南部都尉(15,21,24,62,63)。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归 “入声”部,未详其源。南朝时陈

  • 托卜

    读音:Tuōbǔ元代蒙古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 《列传》 安扎尔,托卜氏。” “以姓为氏。”未详其他。

  • 读音:Quē【源】 ①尧时有阙侯,后因氏,见《姓源》(17)。②阙党童子之后,见《风俗通》(1,7,11,12,17)。阙党,地名,即阙里,故地在今山东曲阜境。③阙门氏之后(60)。【望】 下邳(17

  • 賓牟

    读音:Bīnmóu【源】 春秋时楚臧孙之后(17,60,62)。【变】一作〔賔牟〕(9)。【人】宾牟贾,春秋时鲁人,侍坐于孔子,孔子与之言及乐(6,21)。历史上罕见之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

  • 强恰哩

    读音:Qiángqiàlī【源】清满洲八旗姓。世居耀州(23,63,180,260)。 【变】①亦作〔强恰理〕(260)。②后改为强氏(23,18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耀州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

  • 輿

    读音:Yú【源】 ①系自姬姓。周大夫伯舆之后以王父字为氏(6,9,11,12,17)。②武川舆氏,源出鲜卑。初慕容部破后,种族仍繁,北魏天赐末年,颇忌而诛之,时有遣免不敢姓慕容,皆以舆为姓,见《魏书·

  • 婆伽

    读音:Pójiā《姓氏词典》 引 《二十五史人名索引》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称: “《梁书》有婆伽达多; 《新唐书》有婆伽利。”未详其他。

  • 托跋

    读音:tuō bá与“拓跋”同。《中文大字典》 有载。其注云: “复姓。北魏之姓。亦作拓跋、托拔。”参见 “拓拔”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