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Héng

衡姓主要源于姬姓伯禽后代有公子衡,其子孙以祖上名字命氏。

如今衡姓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

衡姓历史人物有宋朝人衡贡,擅长写文章,文章辞藻华美,名冠当时。

衡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四十七位。


【源】 ①伊尹为汤阿衡(税官),子孙以衡为氏,见《风俗通》(1,7,9,12,15)。②系自姬姓。鲁公子衡之后,以字为氏,见《风俗通》(1,7,12,17,62)。③系自妫姓。陈公族之后(8,17)。④三国时袁绍为曹操所败,支孙避于衡山,改袁姓为衡氏(7,12,15,60)。⑤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23)。今满族姓(344)。【望】汝南(17,418)。【布】湖北钟祥(388)、台湾(64)、江苏、陕西彬县、四川蓬溪等地均有此姓。【人】衡胡,春秋时莒人(17,21)。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很广,今上海之松江,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围场、鸡泽,山东之东平,山西之太原、大同,陕西之韩城,甘肃之徽县,辽宁之清原,江西之崇仁,湖北之老河口等地均有。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引 《风俗通》 云:“伊尹为汤阿衡,子孙以衡为氏。”汤,指商汤。商代之开国君主; 阿衡,商代官名,负责保护、教养。②又云: “鲁公子衡之后,以王父字为氏。” 此当系出姬姓。③又云: “袁氏改为衡氏。” 《姓氏考略》 注引《姓谱》亦云: “袁绍败后,支孙避於于衡山,改为衡氏。”

汉代有衡咸,齐人,王奔时为讲学大夫; 唐代有衡守直; 宋代有衡贡; 明代有衡岳,桂林知府,以廉吏称; 清代有衡虞衡,顺治己亥进士。

猜你喜欢

  • 读音:Bǎng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未详其源。

  • 㜑羅門

    读音:Póluómén《姓氏词典》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据《姓觿》称: “即婆罗门氏。”请参见“婆罗门”条。

  • 赤乞歹

    读音:Chìqǐdǎi【源】 元时色目三十一氏中有赤乞歹氏(13)。【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奇彻勒岱〕(24)。元代 “色目人”姓氏。乃元代色目人“三十一种姓”之一。陶宗仪 《南村辍耕录》

  • 读音:Xiù【源】 见《古今姓氏书辨证》(7,9)、《清稗类钞·姓名类》(30)。【望】 马岭(17,418)。【布】 四川成都有此姓(91)。【人】 绣君宾,汉时马岭人,以侠名闻州郡,恂恂廉退,有君

  • 室孙

    读音:shì sūn室孙氏,王室之孙也,古有室孙氏,著书。《元和姓纂》云:今棣州有室孙氏。(见《通志·氏族略·以国系为氏》)

  • 读音:Jiāng现行罕见姓氏。今云南之马关有分布。此姓系马关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按:茳,或即指茳蓠,香草名,疑此以草为姓。)

  • 瓦考

    读音:Wǎkǎo景颇族姓氏。后或改为单姓“朱”,——盖“瓦”汉意为“猪”,或取其汉意“猪”之音,谐以同音之汉姓“朱”而为单姓。见 《中国人的姓名·景颇族》。

  • 读音:Kuǎi【音】 又音匮(Kui)(7)。【源】 见《古今姓氏书辨证》(7)。一说,与蒯同(60,62)。【望】 东鲁(17,418)。【布】 上海嘉定(351)、浙江余姚(389)、普陀(297

  • 读音:zhuàn【源】 见《姓苑》(15,21)。印章用篆文,故称印章曰篆,或因以为氏(60)。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转引 《姓苑》收载,未详其源。

  • 羅岳

    读音:Luóyuè【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叶赫(23,63,180,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叶赫地方,为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