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
【源】 蜀之为国,始自人皇。其始蚕丛、柏濩、渔凫,各数百岁,号蜀山氏,见《世本》(60,62)。黄帝之子昌意娶蜀山氏女,见《史记》(11,17,62)。【变】 后改为蜀氏(17)。
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世本》、扬雄《蜀记》 注云: “蜀之为国,始自人皇。其始蚕丛、柏濩、鱼凫,各数百岁,号蜀山氏。”
《大戴礼·帝系》载: “昌意娶于蜀山氏,蜀山氏之子谓之昌濮氏,产颛顼。”
【源】 蜀之为国,始自人皇。其始蚕丛、柏濩、渔凫,各数百岁,号蜀山氏,见《世本》(60,62)。黄帝之子昌意娶蜀山氏女,见《史记》(11,17,62)。【变】 后改为蜀氏(17)。
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世本》、扬雄《蜀记》 注云: “蜀之为国,始自人皇。其始蚕丛、柏濩、鱼凫,各数百岁,号蜀山氏。”
《大戴礼·帝系》载: “昌意娶于蜀山氏,蜀山氏之子谓之昌濮氏,产颛顼。”
读音:Zhāolún鄂伦春族姓氏。出自白依尔哈拉,汉意为“石头”,因住在石滩上而得氏; 或称: 死后被埋石下,其后以石为氏,遂称“昭伦”氏。见《中国人的姓名·鄂伦春族》。
读音:Yuán【源】 见《直音》(15,21,62),《康熙字典》(80)。《姓氏词典》收载,其据《太平图话姓氏综》 注云: “系源姓分族。”未道其详。
读音:hè dūn后魏贺拔氏改为贺氏。(见《姓氏杂录》)
读音:Lěi【综】源出不详。见《中华姓府》(63)。台湾台北有此姓(68,26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阳泉、大同等地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hé zhī【源】 僚人之姓。河只水在务川县(故城在今贵州务川)东20里,见《太平寰宇记》。姓当出此(60,62)。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 《太平寰宇记》 云: “
读音:Hóng【源】 春秋时卫大夫宏演之后,见《风俗通》(6)。【望】 曲阳、晋阳(6)。【变】 唐时晋阳人宏执恭子孙,在高宗时以太子名讳改姓洪氏(6,11)。【布】 四川富顺(395)、甘肃临泽(3
读音:Zhú’ěr【综】 彝族姓。曲比、倮伍等家支均有竹尔姓。属曲比家支的亦称〔蒋诺金生〕,居云南宁蒗、小相岭等地(375)。
读音:Hǎdádài元代蒙古族姓氏。为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续通志·氏族略》收载;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译作“哈答歹”。
读音:Ādá金代女真族姓氏,乃女真白姓。《续通志·氏族略》收载,未详其他。
读音:Nǔěrmàimàití现行罕见之维吾尔族姓氏,今湖南之新邵有分布。此姓系新邵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