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
【源】 胤,夏时诸侯国,夏王仲康命胤侯掌六师。子孙以国为氏,见《姓苑》(60,62)。【变】 庙讳中作〔〕(9)。避讳亦作〔〕(11,15,17,62),〔〕(239,418)。【望】 河东(17,418)。【布】 湖北武汉有此姓(91)。
现行罕见姓氏。今湖北之武汉有分布。《姓氏考略》收载,其注引 《姓苑》云: “夏时侯国,仲康命胤侯掌六师是也,后因氏。”望出河东。
【源】 胤,夏时诸侯国,夏王仲康命胤侯掌六师。子孙以国为氏,见《姓苑》(60,62)。【变】 庙讳中作〔〕(9)。避讳亦作〔〕(11,15,17,62),〔〕(239,418)。【望】 河东(17,418)。【布】 湖北武汉有此姓(91)。
现行罕见姓氏。今湖北之武汉有分布。《姓氏考略》收载,其注引 《姓苑》云: “夏时侯国,仲康命胤侯掌六师是也,后因氏。”望出河东。
读音:zì【源】 ①天竺国有字氏,见《康泰扶南传》(60)。②明时大理府邓川州浪穹县箭杆场巡检司土巡检(72,242)、大理蒙化州备溪江(今名碧江)巡检司土巡检、大理蒙化州浪沧江(今名澜沧江)巡检司土
读音:líng zhōu周伶州鸠之后(见《万姓统谱》)与“泠州”同。历史上罕见复姓。《中文大字典》援引 《万姓统谱》收载,其注云: “伶州,《左传》周伶州鸠之后。”或作“泠州”; 疑亦与 “伶
读音:tǔ yù hūn魏晋之际,鲜卑慕容廆兄吐谷浑,率部落青海之西,国端吐谷浑,或有归中国,因氏焉。(见《通志·氏族略·代北三字姓》)吐谷浑,本辽东鲜卑也。西晋时,酋帅徒涉归有二子,长曰吐谷浑。永嘉
读音:Yǒnghéěrdài元代“色目人”姓氏。为元色目人三十一种姓之一。《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译作“雍古歹”。
读音:dà hú【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晋大夫狐突之后,别为大狐氏(4,7,12,21)。【人】 大狐容,春秋时晋大夫(4,7,12,21)。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姬姓
读音:Bāluòwǎzhī【综】 普米族姓。世居云南,汉姓有马、杨、董、烟、肖、龙等氏(145)。普米族姓氏。今四川之木里、盐源,云南之宁蒗等地有分布。来自沙牙崩巴贡部落。“沙牙崩巴”意为美丽
读音:lí lóu夏禹臣有犁娄氏。(见《岳渎经》)
读音:Ěrzhū【源】 羯族之姓,以地为氏。北魏尔朱羽健,登国初为领民酋长,率契胡(即羯胡)武士千七百人从驾平晋阳,定中心,论功拜散骑常侍,割北秀容三百里封之,世居尔朱川,因以为氏(11,1
读音:Báishí【综】 《神仙传》有白石生,中黄大夫之弟子,常煮白石为粮(6,7,12)。张澍按:白石非复姓(26)。今姑录此以备考。历史上罕见之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归 “以事为氏”
读音:Gǔhún【源】 吐谷浑归化,改为谷浑氏(21,27,60)。【变】 北魏时改谷浑氏为浑氏,见《孔至杂录》(17,60)及《魏书·官氏志》(27,60,70)。【望】 河西(17,6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