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xuān

【源】见《篇海》(80)、《字汇》(86)。禤纯旺,汉建武17年禆将,随马援征征侧、征贰,后留守防城,为禤姓始祖,见《防城县志》。 【变】亦作褟,褟音达而禤音喧,见《通雅》(60)。 【望】南越(60,62,418)。 【布】湖北武汉、上海(91)、台湾高雄、嘉义、台东(64)、广东顺德(363)、广州、从化、清远、广西融水(393)、防城、苍梧、灵山、宁明、北京等地均有此姓。 【人】禤元祖,明时南海寇,见《明史·张祐传》(57,86)。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上海,湖北之武汉,广西之荔浦、灌阳,贵州之三都等地有分布。汉族、水族、壮族有此姓。《中文大字典》 亦收载,其注引《字汇》 云: “ ‘禤’,姓也。” 《姓氏考略》 据 《通雅》注云: “禤,音 ‘喧’,广东多此姓。” (按: 《姓氏考略》 注 “” 云: “亦作 ‘禢’,音 ‘达’。望出南越。” 误。禤、禢,当为二姓,音、形皆异。)

明代有禤明德,保昌人,宁国知府。

猜你喜欢

  • 相禮

    读音:Xiānglǐ【综】 源出不详,或系相里氏之异写。今黑龙江宾县有此姓。

  • 也羅

    读音:Yěluó【综】 明时女真人姓。原系辽、金、元时移喇氏或伊喇氏,至清时为满洲八旗姓伊喇氏(100,180)。明代女真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满族》 收载,未道其详。

  • 石盞

    读音:Shízhǎn【源】 金时女真人姓(21,60,71)。亦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望】 广平(60,71)。【变】 ①一作〔石琖〕,见《洪嵒老人石琖公墓碣铭并序》(71)。 ②汉姓为

  • 读音:Bào暴姓为以国为姓。东周时,有王族大夫辛被封在暴邑(今河南郑州北),其国民以国为姓。古代时候暴氏望族多出自河东郡。暴姓历史人物有暴胜之,西汉御史大夫。抵制盗贼有方,威震州郡,荐人从不疑

  • 三苗

    读音:sān miáo【源】 ①黄帝之孙颛顼之后(60,62)。②系自姜姓。炎帝之后,舜时迁至今甘肃敦煌一带,为三苗侯国,因氏(12,21,60)。参见允姓。【变】 亦作〔三鱙〕,见《路史·国名记》(

  • 读音:Xīn【源】 见《姓觿》(17)。【望】 南昌(17,418)。【布】 四川成都(91)、北京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四川之成都、山西之运城及吕梁地区有分布。汉族姓氏。《山西人口姓氏

  • 吉倫

    读音:Jílún【综】 清正红旗蒙古马甲苏德之妻为吉伦氏(260)。

  • 傅余

    读音:fù yú傅说既为相,有留居傅岩者,因谓之傅余氏。(见《英贤传》)

  • 薩克齊

    读音:Sàkèqí【综】清正蓝旗满洲前锋七哥之妻为萨克齐氏(260)。

  • 读音:yān【源】 春秋时傿侯之后有傿氏、焉氏、鄢氏、��氏(8,17,60)。亦见《姓苑》(15,21)。傿亦作鄢,春秋时灭于郑,故城在今河南鄢陵。【布】 安徽淮南(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