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luò

【源】 ①古有洛国,系黄帝庶子禺阳之后,灭于商,子孙以国为氏(17)。②其先为落氏,后去草为洛氏,见《姓苑》(12,60)。【望】 绛郡(17,418)。【布】 浙江上虞(279)、台湾桃园、台北(68,261)、江西宁都(280)、山西汾阳(278)、河南洛宁(294)、博爱、辽宁复县、山东临沭、北京等地均有此姓。【人】 洛忠,明时清浪参将(61)。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很广: 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辛集、景县,山东之鱼台、平度,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广东之新会、高要等地均有分布,汉族、藏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之 《氏族略》亦俱收载。初见於 《姓苑》,归 “入声” 部。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据《姓苑》注云: “本落氏,去艹为洛。”郑樵亦注: “即落氏。落下闳亦去草。”②藏族之洛姓,乃聂赤赞普之后有父系六族,其中有洛氏,此以族为氏,系出 “”姓。见《中国人的姓名·藏族》。

南凉有洛肱; 北魏有洛齐; 明代有洛忠,清浪参将,以孝旌; 又,江西高安县有洛氏。

猜你喜欢

  • 佟鄂囉

    读音:Tóngèluó【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三派,出扎库塔、巴颜乌喇、当务理等地(23,63,180,260)。【变】 清镶红旗满洲前锋莽阿善之妻为通务尔氏(260),〔通务尔〕似即佟鄂啰之异译。清

  • 長孫

    读音:Zhǎngsūn【源】 ①春秋时齐公族有长孙氏,见《路史》(17,26,62)。②北魏时鲜卑人姓。其先与魏主拓拔氏同源。北魏献帝以次兄为拔拔氏,后改为长孙氏(7,11,12)。【望】 济阳(17

  • 子翚

    读音:zǐ huī鲁有子翚氏。(见《路史》)

  • 武彊

    读音:Wǔqiáng【源】 周顷王之孙满,封于武彊(故城在今河南南郑东北),故称武彊满,其后因以为氏,见《姓考》(17,60,62)。又,武强亦有作武彊者(6,9,12)。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

  • 公师

    读音:gōng shī晋穆公之子桓叔公师之后。(见《世本》)▲〈晋〉公师彧,襄陵人。

  • 读音:Wén【综】 源出不详,或系文氏所改,台湾台北有此姓(68,261)。

  • 读音:Cì【源】 ①春秋时齐大夫简子赐之后,见《姓苑》(4,9,11,60)。②系自姬姓。鲁公族之后(8,60)。③春秋时孔子弟子端木赐之后,以字为氏(6,12,15,60)。【望】 清河(17,41

  • 耶亥

    读音:Yēhài【源】 西夏人姓(95)。

  • 读音:miǎn【源】 黄帝臣冕侯之后(17,60,62)。亦见《姓苑》(15,21)。【布】 北京有此姓(91)。现行罕见姓氏。今北京有分布,《姓氏考略》亦载,其据《姓考》 注云: “黄帝臣冕侯之

  • 读音:Duò/Duoh,Dwo【源】 见《姓苑》(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