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臣
【源】 诸方复姓(7,21)。【变】 唐开元初,有日本国使臣副使朝臣仲满,慕华不肯回国,遂改姓朝名衡,官左补阙(7)。按,疑“朝臣”原非日本姓,而是“朝觐之臣”的意思。【人】 朝臣真人,唐时日本使臣,长安中拜司膳卿(6,7,12)。朝臣大父,唐时日本副使,拜率更令同正(6,7,12)。
历史上罕见之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出自日本国。郑樵注云: “日本国使人朝臣真人。唐长安中拜司膳卿同正; 副使朝臣大父拜率更令同正。”(按: 唐代日本国派使臣朝唐,遂以事为氏,称朝臣氏。)
【源】 诸方复姓(7,21)。【变】 唐开元初,有日本国使臣副使朝臣仲满,慕华不肯回国,遂改姓朝名衡,官左补阙(7)。按,疑“朝臣”原非日本姓,而是“朝觐之臣”的意思。【人】 朝臣真人,唐时日本使臣,长安中拜司膳卿(6,7,12)。朝臣大父,唐时日本副使,拜率更令同正(6,7,12)。
历史上罕见之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出自日本国。郑樵注云: “日本国使人朝臣真人。唐长安中拜司膳卿同正; 副使朝臣大父拜率更令同正。”(按: 唐代日本国派使臣朝唐,遂以事为氏,称朝臣氏。)
读音:Shū【源】 西域天竺人姓(7,24)。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西域天竺人姓。”古印度人入居中国西域而以菽为姓。又,菽,古指豆类,或以粮食名为姓,如麦、粟之类。
读音:yě shī为野利越诗之后,系吐蕃姓。(见《唐书》)▲<唐>野诗良辅,陇州刺史。
读音:Pán/Parn【源】 亦作繁,见《汉书·百官公卿表》(86)。
读音:Zuó/Tzwo,Dzwo【源】见《姓觿》(17,62)。 【变】一作稓(17)。《广韵》作䎰(86)。 【望】蜀郡(17,418)。
读音:fù【源】 ①指腹为姓,如足氏、首氏、手氏之类(60,62)。②焉耆国相有腹氏,见《后汉书·班超传》(60,62)。焉耆国系西域小国,(故城在今新疆焉耆)。【望】 楚郡(17,418)。【人】
读音:Àolénggǔěr【综】 达斡尔族姓(莫昆名)。属鄂斯尔哈拉,汉译为鄂(189)。达斡尔族姓氏。出自额苏里哈拉(氏族),后改单姓“鄂”。盖取鄂楞古尔氏之首音谐“鄂” 以为姓。
读音:Guìjì【源】 夏少康封少子于会稽(故城在今浙江绍兴),遂为会稽氏(7,17,60,62)。【变】 汉初徙熊稽山,改为稽氏(17)。《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引 《元和姓纂》
读音:Qiú【音】 又音轧(Yà)(17)。【源】 见《姓觿》(17)及《字汇》(86)。【望】 豫章(17,60,418)。罕见姓氏。《中国姓氏大全》 引 《中国姓氏集》收载; 《姓氏词典》 引
读音:Xīdúguān【源】 南北朝时鲜卑宇文部大人有悉独官氏,见《魏书》(60,62,63)。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姓氏考略》收载,其据《魏书》注云: “宇文部大人有悉独官氏。”
读音:Rěn【源】 见《姓苑》(15,63)。【布】 台湾彰化有此姓(64,68,261)。《姓氏词典》 收载。其据 《姓谱》注云: “以草为姓氏。荏,草名,即白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