晃合丹
【源】 元时人姓(57)。【变】 ①亦作〔晃合坛〕(57)、〔晃忽摊〕、〔晃兀摊〕(13)、〔鸿和坦〕、〔哈坦〕(24)、〔儿合丹〕(61)。②晃答豁儿,元太祖时为火儿赤(官名);速亦客秃,元太祖时授千户,均晃豁坛氏,见《新元史》(399)。〔晃豁坛〕似即晃合丹之异译。【人】 伯八,晃合丹氏,元世祖时万户,守欠欠州(57,61)。
【源】 元时人姓(57)。【变】 ①亦作〔晃合坛〕(57)、〔晃忽摊〕、〔晃兀摊〕(13)、〔鸿和坦〕、〔哈坦〕(24)、〔儿合丹〕(61)。②晃答豁儿,元太祖时为火儿赤(官名);速亦客秃,元太祖时授千户,均晃豁坛氏,见《新元史》(399)。〔晃豁坛〕似即晃合丹之异译。【人】 伯八,晃合丹氏,元世祖时万户,守欠欠州(57,61)。
读音:Móurì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读音:Qí【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广东之吴川、山西之临汾等地有分布。《新编千家姓》亦载,未详其源。
读音:Jiǎn现行罕见姓氏。今广东之清远有分布。汉族姓氏。此姓系清远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亦未见载於古籍。
读音:Lì现行傈僳族姓氏。今云南之马关有分布。显而易见,此乃以民族之称为姓。此姓系马关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读音:Zhōnggǔ【源】夏王桀之内史(即太史令)终古,其后因以为氏,见《风俗通》(1,6,7,12,60)。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引《风俗通》 云: “终古,桀内史也,因
读音:Kuí/Kwei, Kuei【综】 源出不详,见《中日姓氏汇编》(401)。
读音:Chìhétū【综】 南北朝时柔然一部落,以部为姓(425)。
读音:Yáo【综】 源出不详。江苏武进(314)台湾屏东(68,261)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长治、临汾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 《姓氏词典》 引 《五代史》 亦收
读音:xiù【源】 见《姓苑》(15,21)。【布】 安徽淮南有此姓(362)。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转引 《姓苑》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Kēshǐkètè【综】 清镶蓝旗蒙古马甲鄂莫克图之妻为柯史克特氏(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