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Cháo

晁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祖名为姓氏,源于姬姓。周景王的小儿子王子朝被哥哥周敬王窃取了皇位,为避难逃至楚国。后代遂以王子朝名字的音近字为姓氏,是为晁姓。二也是以祖辈名为姓氏。春秋时蔡国有大夫晁吴,子孙后代遂以晁作为姓氏。

晁姓早期在河南、陕西一带居住。汉唐时期在陕西集聚,并远徙辽宁东部。逐渐形成京兆(今陕西西安)、颍川(今河南许昌)郡望。宋代以后,逐步向大江南北扩展,尤其是在河南、山东有较多分布。

晁姓历史人物有晁错,西汉人,文景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曾跟从张恢学习申不害、商鞅的法家学说,又随伏生研习《尚书》。后晁错为太子(景帝)家令,深受太子信任,号称“智囊”。景帝时为御史大夫,提出削诸侯尊京师的举措:消除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削藩措施引起了诸侯王的恐慌和不满,吴楚等七国借口要杀掉晁错而起兵叛乱,为平叛,晁错因此被杀。所著政论有《论贵粟疏》等。晁补之,宋朝诗人。济州巨野人,自号归来子。元丰二年进士,善于写文章,与秦观、黄庭坚、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为苏轼所称道。才华出众,好学且不知疲倦,还擅长于书画,其作品深得时人的好评。晁说之,北宋人,元丰年间进士,官至徽猷阁待制。一生博览群书,通六经,尤精《易》《春秋》,能诗善词,又擅长于画山水。

晁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七十三位。


【源】 ①系自姬姓。周景王之子朝之后,本姓朝,改为晁(12,62)。晁乃古朝字。②春秋时卫大夫史朝之子曰文,文子苟,苟子以王父字为氏。朝通晁,故有晁氏(7,9,12),③鼂亦作晁(21,60)。鼂亦古朝字。④满、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344)。【望】 京兆、颍川(12,60,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1%。尤以四川、安徽等省多此姓,二省晁姓约占全国汉族晁姓人口29%。【人】 晁错,汉时颍川人,景帝时为御史大夫(7,21)。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颇广: 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黄骅,山东之平邑,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甘肃之酒泉,江西之金溪、崇仁,湖北之芷江等地均有。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亦作 ‘朝’; 亦作鼂。姬姓。周景王子王子朝之后。朝,亦作 ‘晁’; 一云卫大夫史晁之后,望出颍川、京兆。”

汉代有晁错; 唐代有晁采; 宋代有晁补之; 明代有晁世兴。

猜你喜欢

  • 读音:mǐn【源】 系自羌姓。齐湣王之后以谥为氏,见《世本》(4,17)。②系自姬姓。春秋时鲁公族之后有湣氏(8,17,19,21)。【变】 一作〔涽〕(19,21)。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

  • 读音:Kuàng/Kwang,Huang【源】 见《姓苑》(9,12,81)。今況、况已混为一姓。【望】 庐江(418)。【布】 古时庐江有此姓(12,81)。台湾桃园、台北、新竹等地均有此姓(68,

  • 達石

    读音:Dáshí【综】 景颇族姓。属景颇支系,汉姓为石(166)。

  • 巴顏

    读音:Bāyán【源】 ①清满洲八旗姓。世居齐齐哈尔(23,63,180,260)。巴颜为辽时属国,金时为部落名,以部为氏(23)。后改为富氏(180,196)。 ②清蒙古八旗姓。世居敖汉(23)。③

  • 土知勤

    读音:Tǔzhìqín【源】 土知勤为北魏时关中地区一部族,以部为氏(78)。

  • 读音:bèi【源】 邶,原系地名,即商时鄁地,商都也,周武王灭商后,分其地为三,由武王弟管叔、蔡叔、霍叔监管之。纣城以东谓之邶,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此,由霍叔监管。后三监叛,周公伐之,并其地为卫之邶国(故

  • 读音:Tǎn【源】 系自姒姓。春秋时越王之裔有菼氏(17,62,63)。《姓氏词典》 收载,其据 《路史》 注云: “源于姒姓,系春秋时越王的后代。”

  • 旺張

    读音:Wàngzhāng【源】 彝族姓。属狄俄奥迪家支(375)。

  • 秋佳

    读音:Qiūjiā【源】 清时满洲八旗姓。世居杏山(23,63,180,260)。【变】 后改为邱、秋两姓(180)。【人】 清镶蓝旗满洲马甲丰绅之妻为秋佳氏(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杏山地方,乃

  • 瓜爾佳

    读音:Guāěrjiā【源】 ①清满洲八旗姓。源出金时女真人加古部落,后以部为氏(23)。加古氏即金时夹古氏,至清时改译为瓜尔佳氏。凡一百零二派,出苏完、安褚拉库、尼马察、瓦尔喀、嘉木湖、长白山、蜚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