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和
【源】 关西羌人有昨和氏(9,12,60)。【变】 后改为和氏(78)。【布】 北周时关中蒲城一带多此姓(78)。
历史上关西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 《姓氏考略》亦收并注云: “关西羌人有昨和氏。”“关西”,当指函谷关以西之地,今陕、甘二省。后或改为单姓“和”。见《中国人的姓名·羌族》。
【源】 关西羌人有昨和氏(9,12,60)。【变】 后改为和氏(78)。【布】 北周时关中蒲城一带多此姓(78)。
历史上关西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 《姓氏考略》亦收并注云: “关西羌人有昨和氏。”“关西”,当指函谷关以西之地,今陕、甘二省。后或改为单姓“和”。见《中国人的姓名·羌族》。
读音:Shítā【综】 清正红旗满洲马甲喀七郎之妻为什他氏(260)。
读音:Gōng'èlǐ【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松花江(23,63,180,260)。【变】 亦作〔公鄂里〕(180)、〔公鄂理〕(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松花江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
读音:Yào【综】 源出不详。台湾屏东(68,261)、辽宁灯塔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广西之武宣,山西之大同、朔州、忻州等地有分布。汉族、壮族有此姓。《新编千家姓》亦收载
读音:pá【源】 系自杞姓。东搂公之后,东汉灵帝时杞康避董卓之难,改为爬氏(9,60)。【变】 一作杷(60,62)。【望】 定襄(17,418)。【人】 爬秀,西魏时襄州刺史(9,15)。罕见姓氏。
读音:Diéjué【综】 源出鲜卑,后徙居宛川(242)。《南凉录》作折掘,《广韵》作〔折屈〕(27)。《晋书》载,西秦乞伏乾归,有叠掘河内,率户五千降(242)。
读音:xuān yú【源】 当系鲜于氏之异译(242)。【人】 宣于修之,东晋末前汉王刘渊之太史令,见《前赵录》(7,9,12,17,60)。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
读音:Tǔyán《姓氏词典》 引 《魏书》 收载。“北魏有吐延身”。未详其他。
读音:xī nuò吐蕃酋长有悉诺姓。(见《唐书·吐蕃传》)
读音:zhù【音】 亦音拄(Zhǔ)(15)。【源】 ①古烈山氏之子柱,为稷神,后世以名为氏(7,60)。②周时老聃(即老子)为柱下史(侍于殿柱之下之官),其后以官为氏(7,12,15,60)。【望】
读音:Shāmà【综】 明清时云南建昌府(故治在今四川西昌)沙骂土司为彝族人,姓沙骂,后改姓安氏(129)。疑沙骂即沙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