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Zǎn

昝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由咎姓变化而来。咎有灾祸意,不吉利,于是有人在咎字的口中加一横,成为昝姓。二是以部落名为姓,源于四川蜀人。三系改姓。

昝姓历史人物有昝殷,唐代妇产科医学家,精通理学原理,尤其擅长妇科,撰《产宝》一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产科专著。

昝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一百六十五位。


【源】 ①昝氏为蜀地姓氏,见《姓苑》(6,11,12)。 ②汉时萧何封于酇,其地在襄阳光化县,其后以为姓。酇省部首为赞,后讹为昝(21)。 ③北魏时改叱卢氏为昝氏,见《魏书·官氏志》(7,60)。一说,昝卢氏改为昝氏(12,27)。 ④唐时吐蕃酋帅有昝氏(7,242)。清时甘肃洮州厅,洮州卫底古族西番头目昝南秀节,其姓为明洪武时所赐(72)。【望】 太原(17,418),彭城(21)。【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昝坚,晋时桓温部将(15,21)。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河北之魏县及尚义、天津之武清、山西之太原、山东之平度、陕西之韩城、甘肃之永登及酒泉、辽宁之清原,湖北之老河口及武昌、四川之合江及通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土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子感切。何氏《姓苑》有昝氏,蜀人也。望出太原、彭城。” ②或出自鲜卑族。郑樵又注: 代北复姓,“昝卢氏改为昝氏。”③土族之昝姓,则由藏人融入。据传,宋代有两藏族部落,一个叫昝撒 (即现在之东西昝扎); 另一个叫哇尔撒 (即现在的巴扎人),他们都居住在龙王山下,操藏语,与土族共牧于华热 (湟水以北) 地区,现土族中的昝姓人,是融于土中的昝撒藏人,以部为姓,后取“昝撒”之首音,谐以汉姓“” 而为单姓。见 《中国人的姓名·土族》。

晋代有昝坚; 唐代有昝商; 明代有昝诚,成化进士; 又有昝如思,嘉靖进士,官御史; 清代有昝茹类,康熙壬辰进士。

猜你喜欢

  • 读音:Xiàn【音】 亦音陷(Xiàn)(17)。【源】 虞舜之裔有臽氏,见《路史》(17,62)。《姓氏词典》收载,其据《路史》 注云: “源于妫姓。系虞舜之裔。”未详其他。

  • 沙維

    读音:Shāwéi【源】 彝族姓,属蒋觉家支(375)。

  • 阿魯普

    读音:Ālǔpǔ彝族姓氏。鲁,汉意为獐子。本氏族名,疑源於氏族图腾。后或改汉姓“张”,盖意译为“獐”,又谐汉姓“张”而得。

  • 读音:miǎn【源】 黄帝臣冕侯之后(17,60,62)。亦见《姓苑》(15,21)。【布】 北京有此姓(91)。现行罕见姓氏。今北京有分布,《姓氏考略》亦载,其据《姓考》 注云: “黄帝臣冕侯之

  • 韩言

    读音:hán yán晋韩厥生无忌,无忌生襄,襄生子鱼,为韩言氏。(见《世本》)韩桓叔之后有韩言氏。(见《潜夫论》)

  • 温狐

    读音:Wēnhú【综】 代北姓。后改为温氏(27)。疑即温孤氏。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总论·变夷》: “温狐之为温,温盆亦为温。”疑 “狐”乃 “孤”之误,姑兼收以

  • 读音:Wú【源】 楚熊渠之后,号无庸,其后为氏(15,21,63)。橆即无。《姓氏词典》 引 《太平图话姓氏综》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云: “源于芈姓,楚熊渠之后。” 《汉语大字典》收有此字,其

  • 阿若

    读音:A-ruò【综】 白族姓。云南碧江地区勒墨人(系白族支系)有3个父系氏族,其中虎氏族后又分出阿若氏族(141)。

  • 森濟岱

    读音:Sēnjǐdài元代蒙古族姓氏。为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续通志·氏族略》收载;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译作“撒术歹”。未详其他。

  • 读音:Yì【源】 见《正字通》(76,80)。【望】 东鲁(17,418)。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引 《正字通》收载; 《姓氏词典》 引 《太平图话姓氏综》 亦收,其注云: 以驿站为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