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略
读音:bō lüè
拨略氏后改为略氏。(见《魏书·官氏志》)
拨略氏后改为略氏。(见《魏书·官氏志》)
读音:dài【源】 系自芈姓。楚公族之后(17,62)。【望】 河朔(17,418)。【布】 河南卫辉(287)、甘肃康县(348)、河北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长治、阳泉,浙
读音:Wūluòlán【源】 代北鲜卑人姓(60,70)。【变】 ①亦作〔乌洛兰〕(6,27,70)。②后改为兰氏(6,12,17,27,70)。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后
读音:Hùshīhǎlī清代满族姓氏,为黑斤部人。《中文大字典》收载;《姓氏词典》亦收,其注云:“满族姓氏,依兰 ‘三姓’ 之一。”
读音:Ruìmù【综】源出不详。台湾台北(68,261)、河南潢川等地均有此姓。
读音:chú cóng小邾子后有鉏从氏。(见《路史》)
读音:Jípō【源】 彝族姓(375)。
读音:bù shū mǎn高车部十二姓,有布叔满氏。(见《路史》)一作布叔沛。
读音:Wěi【综】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罕见姓氏。《中国姓氏大全》 引 《新编千家姓》收载,其注云: “现代罕见姓。” 《姓氏词典》亦收,未详其源。
读音:Qíyǎlǎ【源】 元时蒙古人姓,以部为氏(23,63)。【人】噶齐哈克缴,姓奇雅喇氏,元时平阳、太原两路达鲁花赤(23,63)。元代蒙古族姓氏。本部落名,以部为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
读音:Dūbō历史上罕见复姓。本古部族名,北魏时高车部有都播族,族人或以族为姓。遂称都播氏。参见《中国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