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Zhēng

【音】 征氏有Zhēng、Zhǐ二音(15,17,63)。参见徵(Zhǐ)姓。 【源】 ①商时有理徵,字德灵,以直道不容于纣而死,其子利贞逃难于伊侯之墟,其后有征氏(10,12,17)。②嬴秦之后(8,60,62)。徵国嬴姓,即汉冯翊徵县(故城在今陕西澄城西南25里),以国为氏(17)。③汉时王莽遣大司马严光、康丹击匈奴,皆赐姓征氏,号二征将军(7,11,21,60)。④氐人姓。东晋末,氐人征东莱降汉主刘渊(242)。 【变】 《广韵》作〔��〕、《玉篇》作〔��〕(17)。 【望】 吴郡(418)。 【布】 北京、浙江海盐等地均有此姓。


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引杜预《左传》 注云: “理徵之后。”此以祖辈名为氏。当系出理氏。理徵,商代人,以直道不容於纣而死。② 《姓氏考略》 据 《路史》 注云:“赢秦之后。”③其据《汉书·王莽传》 注云: “莽遣大司马严尤与廉丹击匈奴,皆姓徵氏。”则此为严姓、廉姓所改。望出吴郡。

一音zhǐ,亦姓。

汉代有徵侧; 三国吴有徵崇。

猜你喜欢

  • 读音:Suō《姓氏词典》 引 《万姓统谱》收载。未详其源。

  • 外兀歹

    读音:Wàiwùdǎi【源】 元时蒙古七十二氏中有外兀歹氏(13)。【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谔尔古岱〕(24,63)。元代蒙古族姓氏。为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收载; 《续

  • 读音:diāo【源】 春秋时齐人貂勃之后(60,62)。亦见《姓苑》(9,12,15,17)。【望】 安平(418)。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初见于《姓苑》。《姓氏考略》转引 《风俗通

  • 烏梁海-濟勒莫特

    读音:Wūliánghǎijǐlèmòtè《姓氏词典》 收载,其据 《中国人名大辞典》注云: “蒙古族姓。清乾隆时绥远城将军舒明姓此氏。” (按: 疑此乃 《清通志·氏族略》所收“乌梁海济

  • 读音:yú【源】 周武王第二子邘叔封于邘(故城在今河南沁阳西北邘台镇),其后以国为氏(9,11,15,17,60)。【变】 后有去邑为于氏者(60)。【望】 上谷(17,418),扶风(15,21)。

  • 读音:Tú【综】 凃当系涂之异体,与厐系庞之异体一样。凃涂同源,后世分为二姓。亦见《姓氏急就篇》(11)及《汉语大字典》(86)。【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19%。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江西

  • 帝鴻

    读音:Dìhóng【源】 黄帝之姓,见《左传》(11)。即轩辕氏,见《尚友录》(63)。《姓氏词典》 据 《姓氏急就篇》 收载。其注云: “源于黄帝,系出轩辕氏。”

  • 馬海波

    读音:Mǎhǎibō【综】 彝族姓。属蒋觉家支(375)。

  • 重丘

    读音:zhòng qiū【源】 ①古有重丘氏,以妹遗青阳侯(17)。 ②春秋时曹叔甸伯之后有重丘氏,见《路史》(17,60,62)。【变】 一作〔重邱〕(17)。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

  • 读音:Wéi【综】源出不详。河北三河有此姓(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