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yǐn

【源】 ①引为夏时侯国,子孙以国为氏(21)。亦见《姓苑》(15,21)。 ②春秋时鲁公族之后有引氏,见《路史》(17,60)。 ③北魏孝文帝时改代北古口引氏为引氏,见《魏书·官氏志》(60,62)。【布】 北京、湖北武汉(91)、河北三河(285)、广东顺德(363)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太原、大同、阳泉、忻州、灵石,湖北之武汉等地均有分布。汉族有此姓。《中文大字典》转引 《姓苑》亦收载。《姓氏考略》 注其源: ①其据 《路史》 注云: “鲁后有引氏。”此当系出姬姓。②其据 《魏书·官氏志》 注云:“古口引氏改为引氏。” (按: 今中华书局标点本 《魏书·官氏志》 无“古口引”,而作“胡古口引氏,后改为侯氏。”其“校勘记”称: 《广韵》、《姓纂》、《姓解》,“胡古口引” 作“古口引”; 《姓纂》 卷五、卷六,《辨证》、《氏族略》 作“古引”; 沈涛 《随笔》 五以为“今本误衍一 ‘胡’ 字”。《疏证》 以为古 “”、“”音通,“氏既改误,明旧氏必有 ‘胡’ 字无疑。”《胡姓考》 据本书 (按: 此指 《魏书》) 卷九 《肃宗纪》,见 “胡引祖”,以为此姓 “当为 ‘胡引氏’,《官氏志》 作 ‘胡古口引氏’,盖涉上若口引氏而衍。”今按: 氏既改侯,旧氏必有 “”字之说,如出连之改毕,是楼之改高,土难之改山,屋引之改房,在读音上原姓与改姓并无关系。诸姓氏书皆无 “” 字,《广韵》 且注明 “”字“公户切”,岂可为省文或脱字?疑 《志》本作 “古口引文”,当时又别作 “胡口引”,后人旁注“”字,羼入正文。“古口引” 既亦作“胡口引”,亦可省作“古引”或“胡引”。故姓氏书或作 “古引”,而 《肃宗纪》 有“胡引祖”,所论很是,与 《姓氏考略》所引 “改为引氏”之说不同。

《姓氏词典》 称: “元有引住。”

猜你喜欢

  • 读音:Qū【综】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未详其源。《中国姓氏大全》称: “现代罕见姓。”未道其详。

  • 庫布克

    读音:Kùbùkè【源】 ①元时蒙古人姓(23)。②清蒙古八旗姓。世居乌噜特(一作兀鲁特)(23,63,260)。历史上蒙古族姓氏。本元代蒙古族姓。至清,编入蒙八旗,乃蒙八旗姓氏之一。世居乌噜

  • 读音:Yuè【音】 说氏有Shuō、Yuè二音(17)。且源出不同,参见说(Yuè)姓。【源】言说之说亦姓也(7,60,61)。【布】四川成都有此姓(91)。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收载,其注引

  • 年逈

    读音:Niánjiǒng【综】 清正蓝旗蒙古护军克什布之妻为年迥氏(260)。

  • 子俛

    读音:Zǐfǔ《姓氏词典》 收载,其据 《姓氏英贤传》注云: “子俛子,春秋齐人,著书五篇,论兵法与穰苴同。”未详其源。

  • 陳蕭

    读音:Chénxiāo【综】 当系陈、萧两姓合成。台湾有此姓,祖籍福建连江(236)。

  • 賈史

    读音:Jiǎshǐ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马边、峨边等地有分布。此姓系马边等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 怕透

    读音:Pàtòu【综】 拉祜族姓。云南金平三区拉祜族一支黄苦聪人(即拉祜西)之氏族名,汉姓为白(134)。

  • 读音:Bō【综】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 《姓氏词典》引 《唐书》亦载,其注称: “唐有钵阐布。”未详其源。

  • 子濯

    读音:Zǐzhuó【源】 春秋时郑国子濯孺子之后,见《姓源》(17,62)。【望】 荥阳(17,418)。《姓氏词典》收载,其注引《姓觿》云: “郑子濯孺子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