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Jī

嵇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源于姬姓。夏朝君主少康将王子季抒封于会稽,称会稽氏,遂以稽为姓。至汉初,会稽氏的后裔迁到谯郡的嵇山,便又改为嵇姓。此后,会稽氏的后裔就以“”作为姓氏了。二是源自少数民族改姓,北魏鲜卑族有纥奚氏,徙居中原,改为汉姓嵇,遂成嵇氏。

嵇姓发源于安徽宿州,此地东汉属谯郡管辖,故谯郡为嵇姓第一大郡望。后改为嵇姓的北魏鲜卑族纥奚氏曾大量繁衍于巩县亳丘(今河南巩义),与汉族嵇姓相融合,嵇姓昌盛为河南郡望。“五胡乱华”时,嵇姓为躲避战乱逃居全国各地。如今嵇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河南、江苏等省为多。

嵇姓历史人物有嵇康,三国魏时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世称嵇中散。魏晋易代之际,嵇康在政治上对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最终被司马氏杀害。他博学多才,诗文俱佳。热爱音乐,擅长弹琴。尤以散文成就最高,其文章《与山巨源绝交书》《声无哀乐论》在文化史上影响巨大。嵇康的儿子嵇绍,“八王之乱”时,从惠帝与成都王颖交战,以身护帝,血溅帝衣,后被推为忠君的典范。

嵇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一百九十四位。


【音】 又音奚(Xī)(80)。【源】 ①系自姒姓。夏王少康封支子季杼于会稽,遂为会稽氏。汉初时迁于谯之嵇山(今安徽宿县西南120里),改为嵇氏(6,12,17,60)。一说本姓奚,其先会稽上虞人,以避怨徙至銍(故城在今安徽宿县西南46里),銍有嵇山,因命氏嵇(17,60)。 ②北魏孝文帝时改代北纥奚氏为嵇氏(12,17)。【望】 河南(17),谯郡(60,418)。【变】 一作〔嵆〕(235)。【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2%。尤以河南、江苏等省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嵇姓人口92%。【人】 嵇康,三国时谯郡銍人,官拜中散大夫(17,21,61)。嵇敬,北魏时大将军,其先纥奚氏(17)。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很广: 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涉县,山东之鱼台,山西之太原、大同,陕西之韩城,湖北之监利,江西之金溪、崇仁等地均有分布。汉族、水族、布依族等皆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姒姓。夏少康封子季杼于会稽,遂为会稽氏。汉初,徙谯 (郡)之嵇山,改为嵇氏。” 此当以地为氏,系出姒姓。②又云: “统嵇氏改为嵇氏。” 统嵇,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③为奚姓所改。《姓氏考略》 注引《文章叙录》云: “嵇康本姓奚,由会稽迁谯之铚县,取稽字之上以为姓。” 《姓氏词典》 据 《元和志》 注云: “晋嵇康家于铚嵇山之下,因改姓嵇氏。”嵇,或作“”。

西汉时有嵇发; 三国时魏有嵇康; 南朝梁有嵇宝钧; 明代有嵇昭,滦州知州; 清代有嵇永福,康熙时历城县丞,无锡人。

猜你喜欢

  • 比夏

    读音:Bǐxià珞巴族姓氏。出自崩如部落。本父系氏族名,或以代姓。见《中国人的姓名·珞巴族》。

  • 楊顏

    读音:Yángyán【综】清驻防杭州满洲八旗中有杨颜氏(256)。

  • 拿可

    读音:Nákè【源】 金时女真人姓(71)。【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纳克〕(24)。【望】 陇西(71)。

  • 斡朗

    读音:Wòlǎng达斡尔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达斡尔族》引 《黑龙江志稿》收载。或作“鄂嫩”。发祥于鄂嫩河(黑龙江之旧称),因以河名为姓,或取其首音,谐以音近之汉字鄂、吴、敖等而为单姓。

  • 房当

    读音:fáng dāng拓跋八姓之一有房当氏。唐党项以姓别为部,亦有房当氏。(见《唐书》)

  • 读音:Bīng【综】 氷为冰的异体字,即冰氏。江苏盐城有此姓。

  • 布埒

    读音:Bùliè【源】 金时人姓(23,63)。【人】 布埒库,金章宗时寿州同知军州事,死难赠昭勇大将军(23)。金时女真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金史》有布埒·库,寿州同知军州事,死赠昭

  • 无宇

    读音:wú yǔ出自楚芈姓。(见《广韵》)

  • 古城

    读音:Gǔchéng【综】 源出不详。见《贵姓何来·古今姓氏表》(77)。

  • 阿嘿

    读音:A-hēi【源】 彝族姓(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