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司徒

司徒


读音:Sītú

司徒姓主要是来自官名,古朝廷设有司徒官,为六卿之一,称为地官大司徒,职位相当于宰相。后发展成为姓氏。

司徒姓早期主要活动于中原地区,其中大部分分布在河北地区。

司徒姓历史人物有司徒映,唐朝人。唐文宗时为太常卿,辅助唐文宗革除弊政,政绩卓著,为时人称誉。

司徒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三十九位。


【源】 ①相传舜为尧司徒(《周礼》地官之属,掌教化民众和行政事务),支庶以官为氏(6,12,60)。②春秋时卫大夫司徒期之后(17)。一说,卫文公之子司徒瞒成之后(6,12,21)。③春秋时宋司徒边邛之后(12)。一说,宋公族有司徒氏(17)。④春秋时陈成公之子公子招为司徒,其后有司徒氏(6,12,17)。【望】 平安(17,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司徒映,唐时泽州人,官至太常卿(21)。


现行较罕见复姓。分布颇广:今北京,广东之高要、新会、吴川,湖北之监利、武昌,山西之太原、朔州等地均有。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郑樵注云:《帝王世纪》曰:“舜为尧司徒,支孙氏焉。卫有司徒瞒成,宋有司徒边㣝,陈有司徒公子招,其后皆为司徒氏。”此以官为氏,系出多门:或系出妫姓(舜后);或出自子还氏(瞒成后。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哀十六年》引梁履绳《补释》云:“……‘子还成’,杜云:‘即瞒成’,盖‘子还’,其氏。”);或出自子姓(边㣝后。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昭二十二年》引《通志·氏族略三》云:“宋平公子御戎字子边,以王父字为氏,孙㣝,为司徒。”)。

春秋时陈有司徒贞子,为大夫;唐代有司徒映,泽州人,太常卿;五代时有司徒翊;宋代有司徒达;又有司徒绰,元祐登科;明代有司徒化邦,溧水人,辽阳卫参军;又有司徒绶,新会训导。

猜你喜欢

  • 读音:téng【源】见《万姓统谱》(15,21)。【望】辽宁(17,418)。【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藤文泽,明时吴川人,宣德中同安县丞(15,24)。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

  • 读音:Jǔ【音】 又音拱(Gǒng)(9)。【源】 即举氏。春秋时楚大夫椒擧之后,以名为氏(9,63)。【布】 台湾屏东有此姓(64,68,261)。《姓氏词典》 收载,其注据 《姓解》 云:“系

  • 读音:Wěi【源】 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一说,宋时有太府卿赵鼎臣者,异名苇溪翁,其后或因以为氏。或以草名为氏,如、莠、蒍之类(62)。亦见《新编千家姓》(73)。【布】 甘肃永昌(392

  • 格晉

    读音:Géjìn【源】清满洲八旗姓。世居佛阿拉(23,63,180,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佛阿拉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 读音:Tiáo【源】 ①殷民六族(一说七族)中有条氏(7,9,12,15,60)。②汉时周勃之子周亚夫封条侯,其后以爵为氏(60,62)。【望】 安定(17,60,418)。【布】 北京、四川成都、湖

  • 工师

    读音:gōng shī掌工匠之官,鲁有郈工师驷赤,其子孙以官为氏。(见《姓氏考略》)工师喜,以舍人从破秦,以郎中入汉。(见《汉书·高惠功臣表》)

  • 读音:Cuī【综】 见《续通志》(24)、《新编千家姓》(73)。【布】 清时四川有此姓(59)。今四川中江(345)、沐川、浙江上虞(279)、普陀(297)、河北卢龙(289)、江苏高淳(305)

  • 终古

    读音:zhōng gǔ终古,桀内史也,因氏焉。(见《风俗通》)

  • 读音:Chí【源】 见《姓苑》(6,9,12,22,60)。或以水名为氏。驰水,源出四川梓潼五妇山,见《晋书·地道志》(60,62)。【变】 或作〔��〕(22)。【望】

  • 比地

    读音:Bǐdì【综】 拉祜族姓。世居云南金平茨通坝乡大寨,汉姓为马(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