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慮
【音】 亦音秋闾(Qiūlǘ)、陬闾(Zōulǘ)(60,62)。【源】 春秋时徐偃王之食邑取虑(故城在今江苏睢宁西南),因氏(6,7,12,60)。【布】 唐时临淮郡有此姓(6,7,12)。
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音 ‘秋闾’; 一音 ‘陬闾’。《姓纂》: 徐偃王子食邑取虑,因氏焉。”
《中国姓氏大全》、《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俱音qǔlǜ,姑兼收以备考。
【音】 亦音秋闾(Qiūlǘ)、陬闾(Zōulǘ)(60,62)。【源】 春秋时徐偃王之食邑取虑(故城在今江苏睢宁西南),因氏(6,7,12,60)。【布】 唐时临淮郡有此姓(6,7,12)。
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音 ‘秋闾’; 一音 ‘陬闾’。《姓纂》: 徐偃王子食邑取虑,因氏焉。”
《中国姓氏大全》、《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俱音qǔlǜ,姑兼收以备考。
读音:Zhuō卓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战国时楚大夫卓滑之后。二是蜀郡有卓氏,原本为赵人,秦时迁入蜀之临邛,以冶铁致富。三是源自少数民族姓氏。土家族、满族、壮族、高山族均有此姓。卓姓发源于
读音:Ārè【源】 ①唐时黠戛斯,古坚昆国也,自言李陵之后,其君阿热,遂姓阿热,驻牙青山,见《唐书·回鹘书》(7,21,24,60)。阿音E-。 ②彝族姓(375)。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续
读音:Dádálǐdài【综】 元时人姓。塔海帖木儿,答答里带氏,元至元中授管军总管(399)。
读音:mǐ【源】 弭,地名(故城在今河南密县),以地为氏,见《三辅决录》(60,62)。【望】 新山(17),新丰(12,21,60,418)。【布】 北京、辽宁沈阳(91)、陕西(92)、台湾台北、
读音:tài zhù【源】 见《姓苑》(9,12)。周官太祝之后,见《姓源》(17,62)。《姓谱》云:古者择先圣之后,有光烈而能知山川之号,高祖之主,肃恭明神者,以为太祝。故后世以官为氏(7,60)
读音:Shěn【源】 见《康熙字典》(62,80)。春秋时沈子逞奔楚,逞生嘉,嘉生二子尹丙、尹戍,尹戍为右司马,生诸梁于叶,其后有叶氏、尹氏、诸梁氏、邥氏,此与平舆之沈不同(18)。一说,与沈同,见《
读音:Dásīkǎwǎn高山族姓氏,台湾高山族之布嫩人有此姓。见 《中国人的姓名·高山族》。
读音:Jíwǔbǔsǎ现行基诺族姓氏。今云南之景洪有分布。或改单姓“李”。见《中国人的姓名·基诺族》。
读音:Dézuòwāwǒ珞巴族姓氏,出自石鲫氏,系出苏龙部。见 《中国人的姓名·珞巴族》。
读音:Qiáng【源】牆,春秋时周地(60)。夷国廧咎如,赤狄别种,故国在今河南安阳西。廧即墙,以地为氏(60,62,63)。【变】亦作〔墻(墙)〕。【布】四川垫江(337)、成都、北京、上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