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仲
【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鲁桓公之子叔牙为叔孙氏,牙之孙彭生,别为叔仲氏(7,11,12,17,60)。【望】 博平(17,60,418)。【布】 大陆仍有此姓(91)。【人】 叔仲会,春秋时鲁人,孔子弟子(7,21)。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姬姓。鲁公子牙 (或称 ‘公子叔牙’) 之后也。公孙兹生得臣、彭生。得臣为叔孙氏; 彭生为叔仲氏。” 《中国姓氏大全》称: “现代仍有 (此姓)。”此以次 (伯仲叔季) 为氏。
【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鲁桓公之子叔牙为叔孙氏,牙之孙彭生,别为叔仲氏(7,11,12,17,60)。【望】 博平(17,60,418)。【布】 大陆仍有此姓(91)。【人】 叔仲会,春秋时鲁人,孔子弟子(7,21)。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姬姓。鲁公子牙 (或称 ‘公子叔牙’) 之后也。公孙兹生得臣、彭生。得臣为叔孙氏; 彭生为叔仲氏。” 《中国姓氏大全》称: “现代仍有 (此姓)。”此以次 (伯仲叔季) 为氏。
读音:A-chěrào【综】 基诺族姓。世居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基诺洛克乡龙帕寨(144)。亦作〔窝策〕(143)。
读音:Wàngdé【综】 源出不详。台湾桃园有此姓(68,261)。
读音:Luǒmǐ【综】 彝族姓。属倮伍家支,四川盐源、云南宁蒗、永胜等地均有此姓(375)。
读音:Jū【源】 春秋时晋大夫郤克,食采于驹(故城或在山西境内),称驹伯,克子錡亦称驹伯,因以为氏,见《左传·类解》(11,17,60)。【望】 河东(17,60,418)。【布】 湖北武汉有此姓(9
读音:Juéluò【综】 彝族姓。又称〔普跌觉洛〕,属邱莫家支,四川甘洛有此姓(375)。
读音:Zǐdǒu【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郑国公子去疾,字子斗,其后以字为氏(15,63)。
读音:Wúlóu【源】 无娄,春秋时莒国之邑,亦作毋楼,即古牟夷国。以邑为氏(60,62)。【变】 亦作〔毋娄〕(9)、〔无楼〕(60,62)。【望】 琅邪(60,62)。【人】 毋楼且渠王,汉时匈奴
读音:Jiǎngpān【源】彝族姓(375)。
读音:Hétuō【综】 清正蓝旗满洲前锋锁南之妻为和托氏(260)。又,清镶蓝旗蒙古马甲长宁之妻为何托氏(260),〔何托〕似即和托之异译。
读音:wǔ líng【源】 武陵,汉置郡,故治在今湖南溆浦南3里。其先以地为氏,见《风俗通》(60,63)。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收载,其据《风俗通》注云: “以地为氏。”汉代设武陵郡,辖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