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
【源】 见《姓苑》(15,21,60)。当为亭长之后,或封亭侯者之后(60,62)。【布】 北京、湖北武汉(91)、安徽淮南(362)、台湾桃园(68,261)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临汾、忻州、湖北之武汉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中文大字典》转引 《姓苑》亦收。《姓氏考略》注引清张澍之论云:“当为亭长者之后; 或封亭侯者之后。”亭,秦汉时乡以下的行政机构。亭有亭长,最低一级行政官员。此当以官为氏; 亭侯,东汉爵位名。位在关内侯上。此则以封爵为氏。
【源】 见《姓苑》(15,21,60)。当为亭长之后,或封亭侯者之后(60,62)。【布】 北京、湖北武汉(91)、安徽淮南(362)、台湾桃园(68,261)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临汾、忻州、湖北之武汉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中文大字典》转引 《姓苑》亦收。《姓氏考略》注引清张澍之论云:“当为亭长者之后; 或封亭侯者之后。”亭,秦汉时乡以下的行政机构。亭有亭长,最低一级行政官员。此当以官为氏; 亭侯,东汉爵位名。位在关内侯上。此则以封爵为氏。
读音:chú晋魏锜食采亍吕,又食采于厨,故吕锜称厨武子,后人以为氏。(见《姓氏寻源》)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有载,或作 “厨”。其注“厨”引 《姓氏寻源》云: “晋魏锜食采于吕,又食采于厨,
读音:xíng【音】 亦念行走之行(Xíng)(91)。又音衡(Héng)(15)。又音太行山之行(Háng)(16)。【源】 周时大行人(官名,《周礼》中有大行人,属秋宫,主掌朝觐聘问之事)之后,子
读音:Dòugǔ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楚斗谷於菟(dòugǔwūtú)之后。”参见“鬥”、 “鬭”条。 又: 穀, 《续通志·氏族略》 作“谷”。
读音:Xīméng《中国姓氏大全》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云: “历史上羌族姓氏。” 《姓氏词典》作“㒞蒙”、“攜蒙”,皆音xiéméng。姑兼收以备考。
读音:yě【源】 原系蒙古人姓(15,21,60)。【布】 北京、湖北武汉(91)、钟祥(388)、四川成都(91)、江苏武进(314)等地均有此姓。【人】 也伯先,明时安徽怀宁人,洪武初岁贡,任训导
读音:hú yè【源】 鲜卑族姓(21,60,62)。【人】 南凉主秃发乌孤之母为胡掖氏(6,12,27,60)。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秃发思复鞬娶胡掖氏,生乌
读音:Dū督姓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祖名为姓氏。春秋时宋戴公的孙子名督,其后代子孙中有一支就取祖名“督”字为姓。二是以地名为氏。春秋时期,燕国有个地方名为督亢,居住在当地的人以地名“督”为姓,
读音:Hǎpǔdū现行赫哲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赫哲族》有载,未详其源。当代有哈普都·隽明,篆刻家。
读音:Zhúyōng【源】系自姬姓。吴公子烛庸之后有烛庸氏(8,11,17,60)。【人】烛庸之越,春秋时齐大夫(17,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路史》注云: “吴后有烛庸
读音:Zhù【源】 鲜卑郁筑鞬之后(38,60,62)。【布】湖北钟祥有此姓(388)。【人】筑应祥,明时广东人,永乐中江西贵溪县丞(15,21)。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