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qiū

【源】 ①系自姜姓。春秋时齐太公封于齐,而都营丘(故城在今山东昌乐东南),其支庶居于营丘者,遂以丘为氏,见《风俗通》(1,7,9,21,60)。②春秋时鲁左丘明之后,见《风俗通》(1,9,11)。③春秋时陈国有宛丘(故城在今河南雎阳境),居者以为氏(11,21)。④春秋时邾国大夫丘弱之后有丘氏(11,21)。⑤河南丘氏,为北魏时鲜卑姓丘敦氏、丘林氏等所改(7,21,60,242)。⑥西秦时羌人有丘氏。西秦归善将军丘担,羌人(242)。⑦汉初东胡别种乌丸部为匈奴冒顿所灭,余部奔乌桓山,以山为号,散处今冀、晋两省边外,乌桓部有丘氏,见《后汉书·乌桓部》(60,62)。⑧畲族姓(172)。【变】 ①汉以后因避孔名之讳,有改为〔��〕或邱者(62)。②清雍正三年,颁诏尊师重道,先师孔子圣讳,理应回避,凡系姓氏,均加邑部为邱(23)。【望】 河南、吴兴(21,60,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4%。【人】 丘弱,春秋时邾大夫(21,61)。【它】 台湾省丘姓,在日本侵占台湾时曾被迫改姓冈本、冈村、冈田等日本姓,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仍改为丘姓(65)。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颇广: 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景县,山东之东平,山西之太原、大同,甘肃之徽县,黑龙江之嫩江县,湖南之芷江,广东之新会、乳源等地均有。汉族、畲族、朝鲜族有此姓。《姓氏考略》 亦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注引 《风俗通》 云: “齐太公封营丘,支孙以地为氏。”此之 “齐太公”,当指姜子牙。此之营丘,即后来之临淄,齐都,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北,或云今山东昌乐有营丘故城。此以地为氏,系出姜姓。②《姓氏考略》 又据 《后汉书·乌桓传》 云: “乌桓有丘氏。”③又据《魏书·官氏志》 注云: “后魏丘敦氏改为丘氏。”④《中文大字典》 注引 《姓氏急就篇·丘氏》云: “陈有宛丘,居者以为姓。”⑤又云: “邾有丘弱,后亦为氏。” ⑥又据 《风俗通》 云: “鲁左丘明之后。”或与 “” 同。

汉末有丘俊; 晋代有丘昂; 唐代有丘为、丘悦;清代有丘开来,嘉庆时诗人。

猜你喜欢

  • 朵魯班

    读音:Duǒlǔbān【综】 元时蒙古人姓。孛罗,蒙古朵鲁班氏,元世祖时博尔赤及怯薛长。至元中历任御史中丞,大司农,御史大夫。宋亡后,兼任中书省丞相,后出使伊利汗国,遂留居其国(397)。

  • 少典

    读音:Shàodiǎn【源】 相传黄帝之父大丛所封之国,国号为少典,其后以国号为氏(17,62)。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姓氏大全》、《姓氏词典》 俱予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词典》 注引《

  • 八憐

    读音:Bālián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氏族》收载; 《续通志·氏族略》译作“巴琳”。

  • 东户

    读音:dōng hù东户季子家语,子思曰:东户季子之时道上雁行而不拾遗。(见《奇姓通》)

  • 舒順覺羅

    读音:Shūshùnjuéluó【综】 清镶蓝旗蒙古马甲索兰泰之妻为舒顺觉罗氏(260)。

  • 驪山

    读音:Líshān《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收载,其注云:“与 ‘郦山’ 同。”或作“丽山”。

  • 读音:Xiè【源】见《姓觿》(17)。 【望】会稽(17,418)。《姓氏词典》 引 《希姓录》 收载,“战国有緤错。”未详其源。

  • 比夏

    读音:Bǐxià珞巴族姓氏。出自崩如部落。本父系氏族名,或以代姓。见《中国人的姓名·珞巴族》。

  • 尼庞古

    读音:ní páng gǔ金姓,以部族为氏,望出陇西。▲<金>尼庞古蒲鲁虎,中都路猛安人,明昌进士。

  • 巨母

    读音:jù mǔ汉有巨毋霸,莽恶之,更其姓曰巨母氏。(见《汉书·王莽传》)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古今姓氏辞典》、《姓氏词典》俱收载并注此音。当为巨毋氏所改。《汉书·王莽传》载: 巨毋霸,王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