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高常侍集

高常侍集

十卷。唐高适(701?-765)撰。高适,字达夫,一字仲武,沧州渤海(今属河北)人,《旧唐书》又作渤海蓨人。少性拓落,不事生业。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取给。天宝中,士大夫均以诗歌干进。高适年过五十,始留意于诗,一学即工,气质自高。曾授封丘尉。任哥舒翰幕中掌书记。后擢谏议大夫。出为蜀彭二州刺史,迁西川节度使。为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封勃海县侯。著有《高适集》等。其集版本较多。《新唐书·艺文志》作二十卷;《崇文总目》作文集十卷,诗一卷;《郡斋读书志》亦作文集十卷,集外文二卷,别诗1卷;《直斋书录解题》只录文集十卷。自宋以来,惟十卷本传世,原本已残缺。此本据鲍士恭家藏汲古阁影宋抄本,分为十卷,其中诗八卷,文二卷,前后无序跋。亦无集外诗文。高适之诗平易生动,语言直书胸臆,内容丰富,给人以粗犷酣畅之感。殷璠曰“适诗有气骨”,杜甫称赞其诗“骅骝开道路,鹰隼出风尘。”今亦传世的高集善本,还有明刻本,均为十卷。《四部丛刊》据明活字本影印,共八卷,较十卷本少文二卷。罗振玉与王重民在敦煌遗书中辑高适诗不传世版本共八十七首。高适集的今注本,有刘开扬的《高适诗集编年笺注》(中华书局,1981年)和孙钦善的《高适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猜你喜欢

  • 曾文正公家书

    十卷。《家训》二卷。《大事记》四卷。《荣哀录》一卷。清曾国藩(1811——1872)撰。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道光十八年(1838)进士、改庶吉士,入翰林院深造。后任四川乡试正考官(1843)。升礼部

  • 檀园集

    十二卷。明李流芳(1575-1629)撰。李流芳,字长蘅,又字茂宰,号香海,又号泡庵,晚称慎娱居士,嘉定(今四川乐山)人。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中举人,三赴会试均不第,筑檀园读书其中。工诗善书,尤

  • 禹贡备遗补注

    二卷。清胡宗绪撰。胡宗绪字环山,安徽桐城人,雍正进士,官至国子监司业。胡宗绪是明代学者胡瓒的曾孙。胡瓒作《禹贡备遗》,论述十分简略,对于蔡沈的《书集传》也少有辨驳,胡宗绪故因之作“补注”,广征博引,间

  • 蜀碑记补

    十卷。清李调元撰。李调元(1734-1807),文学、戏剧理论家。字羹堂、赞庵、鹤洲、号雨村、童山寿翁,绵州(今四川绵阳)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历任广东学政,直隶通永兵备道。曾得罪权臣和坤

  • 东所文集

    十三卷。明张诩(1455-1514)撰。张诩,字廷实,南海(今属广东)人,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累官至南京通政司左参议。著有《南海杂咏》、《白沙遗言》。是集凡十三卷。其中杂文十卷,诗三卷。张诩为

  • 秦邮帖

    四卷。清师亮采辑。师亮采字禹门。嘉庆十九年(1814),署高邮知州,属金匮钱泳聚诸名迹刻石,置于文游台四贤祠。第一卷为苏轼《春帖子词》、《墨妙亭诗》、《烟江叠嶂图诗》、《挑耳图题后》。第二卷为苏轼《清

  • 春秋图说便考

    二卷。清吴凤来撰。详见《春秋集义》条。

  • 金粟斋遗集

    八卷。清蒯光典(1857-1910)撰。蒯光典,字理卿,一字季逑,又自号金粟道人,蒯德模之子。安徽合肥人。以进士入翰林,改官道负,督鹾淮南,擢京堂,出为欧洲留学生监督。光典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博览群

  • 鹿樵自叙年谱

    二卷。清张大镛(1770- 1838)自撰。大镛字声之,号鹿樵。江苏昭文(今常熟)人。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举人,曾任内阁中书、内阁侍读、山西河东道等职。工书画,著有《河东从政录》、《师善录》、《

  • 读史举正

    八卷,清张熷撰。张熷,字曦亮,号南漪,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乾隆九年(1744年)拔副贡、十六年(1751年)中举,举经学,后未试即卒,著有《南漪遗集》。《读史举正》一书即是张增读史心得,随笔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