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韦庵经说

韦庵经说

一卷。清周象明(详见《七经同异考》)撰。《四库存目提要》称周象明之书采摭之功多而考证之功少。其部分议论可成正论,如认为《书》“三江既入”,指的是入海而不是入于震泽,天下之水不可能下游未治理好,而上游独独能治理好的。部分议论近似调停之说,如认为三江有二,一在震泽上流,一在震泽下流。但篇中立论大多为迂生习见。或故意标新立异,如古文《尚书·周官》,已被确证是伪造,而象明却要合《周礼》与《周官》而参考之,力图去其异说而衷于一是,并以此确定周一代官制,却不知以什么作为准则;或强作解人,如认为井田制在后世已不可复行,唐代的府兵制却颇得其意,这与《易》的本旨离题万里。而关于毛朱的短长、三代的优劣,却仅仅粗略带过。至于相信苏轼之说,认为宋襄公是王莽一流人物,迂腐之极的是,他不仅想要恢复封建井田制,而且试图恢复肉刑。有小石山房丛书本。

猜你喜欢

  • 满蒙合壁三字经注解

    二卷。此书为满语、蒙古语、汉语三种文字《三字经》对照本。满语在先,其次为蒙古语,最后是汉语。原汉本为宋王应麟撰,王相注释,雍正末,满州教习陶格译成满文;此书蒙古本为英俊所译成。有道光年间坊刻本。

  • 针灸素难要旨

    见《针灸节要》。

  • 孝经证要

    八卷。清叶向时撰。叶向时字竹庭,零陵(今属湖南)人。《孝经证要》依经立纲,附纲别目,搜罗古人好的言行,分经引证。宋稷辰《躬耻斋文抄》有《孝经证要》跋一篇,称该书“举古今,包小大,合本末,实有以阐之”。

  • 法书名画见闻表

    一卷。明张丑(生平详见《清河书画舫》)撰。是仿米芾《宝章待访录》之例,变而为表。表中共分四格,第一格是时代,第二格是亲眼所见,叫作“目睹”,第三格是听说的,叫作“的闻”。第四格是总计每一朝代书画总数,

  • 火器图

    一卷。明顾斌撰。顾斌字质夫,晋江(今属福建泉州)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三十七年(1609)举人,官广东信宜县知县,调蜀府左长史。此书所言为军中火攻之具,其制甚详。《四库提要》谓“大抵斌以意造之”。又云如

  • 中庸章句质疑

    二卷。清郭嵩焘(详见《大学章句质疑》)撰。是书首有王先谦序与嵩焘自序。嵩焘认为《中庸》一书,汉以来儒者多明其义,而其辨之明而析之精者从程子开始,朱子加以阐发疏通,功劳很大,但求之过密,析之过纷,不免有

  • 吉金贞石录

    五卷。清张埙撰。张埙,字商言,江苏吴县人。乾隆三十三年(1768)举人。官至内阁中书。主要著作有《竹叶庵文集》三十三卷等。毕沅任陕西巡抚时,张埙为其幕府。沅嘱其幕府重修兴平、扶风、眉县三县志。张埙在修

  • 萤照堂明代法书

    十卷。清车万育(生卒年不详)辑。车万育,字兴三,一字鹤田,湖南邵阳人。康熙三年进士,选庶吉士。其性直纯笃,学问赅博,善书法,所收明代墨迹最富,于康熙三十二年(1694)勒成该帖。卷一收庄烈帝、楚王、益

  • 续猗氏县志

    ①四卷。清周之祯修,崔曾颐纂。周之桢字甫,河北清苑县人。咸丰二年(1852)举人。同治二年(1863)任猗氏县知县。崔曾颐字少伊,永济县人。道光二十三年(1843)举人。主讲郇阳书院。同治五年(186

  • 诸儒文要

    八卷。不著编辑者名氏。所录周、程、张、朱及陆九渊、张栻、杨简、陈献章、王守仁十家之文,共八十篇。而朱子与守仁居其半,皆讲学之言。《四库全书》列为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