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又称《周易》,是先秦的卜筮之书。《易》包括经和传两大部分,相传伏羲作八卦,文王重为六十四卦,并作卦辞,爻辞,是为《易》的经的部分,到战国时,出现《彖辞》、《象辞》、《系辞》、《文言》、《说卦》、
二卷。廖平撰。有《尚书今文新义》一卷,详见“《尚书今文新义》条”。《今古学考》是廖平治经学的奠基之作。廖氏经学六变之初,始于《今古学考》,因此该书持论最为平正。全书大旨以《礼记·王制》一篇为根据,主《
二卷。元乃贤(1310-?)撰。贤另著有《河溯访古记》。此集为卮素所编,前有欧阳玄、李好文、贡师泰三人序。又有黄溍题词。末有揭傒斯跋。共收诗二百余首,多为应酬之作。晚年虽内登翰林,外参戎幕,但仕进非其
五卷。清周中孚(1768-1831)撰。周中孚字信之,号郑堂,乌程(今浙江省吴兴县)人。善长于目录学,平生著述颇多,大多散佚。此书以纪事纂言为宗旨,主要内容包括词苑丛话、文录、诗录、札记等。有《丛书集
二卷。宋苏辙(见《诗传》)撰。《道德经解》,又称《道德真经注》、《道德经疏》、《老子新解》、《老子解》。宋以前学者注解《道德经》,或参阅河上公注本,或依据王弼注本,综其要旨,皆述无为养生治国之道,注文
一卷。清鹿氏后人编辑。该书汇集明朝鹿久徵及其子鹿正、孙鹿善继、曾孙鹿化麟各碑铭家传。久徵字子诚,号豫轩,直隶定兴人,万历进士,官至御史。正字成宇,值珰祸以援救左、魏、周三君子而有义闻。善继之事迹见《鹿
一百七十卷。明吴琯(生卒年不详)编。吴琯,漳浦(今属福建)人。隆庆辛未进士,曾校刊冯惟讷《古诗纪》。是书亦循其体例。其初唐、盛唐诗已先刊行,故此书仅只一百七十卷,实非完书。卷首有李维桢序及方沅序。其书
十八卷。明邵宝(详见《左》)撰。本书写于正德己巳(1509年)邵宝担任副都御史总理漕江北时期。共十八卷,记载明代漕政要事。卷一至卷六为河渠之政;卷七为舟楫之政;卷八为仓廒之政;卷九为卒伍之政;卷十及卷
一卷。篇首署名樗庵蒋学镛。作者生平事迹无考,樗庵盖为其字。由其书中引黄宗炎之说,而未及惠栋、张惠言等人,可知其晚于黄而早于惠、张,大概为雍正、乾隆间人。此书抄录汉宋各家易说,皆有所取,自发己意论其是非
八卷。英国蒲陆山(生卒年不详)撰。英国傅兰雅(详见《数学理》)口译,无锡徐建寅笔述。《化学分原》共八卷,卷一总论并论制造玻璃器皿;卷二论试验各类物质,包括已知与未知之物;卷三专论简质;卷四论繁质;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