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长白山记

长白山记

一卷。清刘建封撰。长白山,高约三十里,范围约二百四十里,土少沙多,海浮石居其半,树木不生,四季积雪,四时望之长白,故名长白山。光绪三十四年(1908),刘建封与郡守李延玉等,受东三省总督徐世昌之托,勘奉天、吉林界线。五月,其亲率猛士健仆,直抵长白山巅,登临天池。清康熙十七年(1678)及三十四年(1695),为修《一统志》,曾派大臣登长白山,观其形势。载其山巅为园形,积雪皓然,其上五峰环峙如城。南一峰稍下,像门,其中有潭,周围共1里,山四周,百泉奔注,即三江的发源地。依刘建封观察,其山巅为园形,是在南坡口半面观察,其上五峰环峙如城,是立南坡口上,只见五峰,而未临天池之故。南一峰稍下像门,是指敕石崖,其中有潭,周围共1里,是风影之谈,原无足据。山之四周,百泉奔注,即三江发源地,则含混之辞,未经详细而踏勘的缘故。历来所派各员,皆未临天池,故终昧真相。刘建封载天池在长白山山巅,为中心点,群山环抱,离地高约二十余里,西南东北,长约二十九里,横分三段,北段宽约二十里,中段宽约十里,南段宽约十三里,周围约七十余里,三面壅注不流,唯北偏东一隅,水溢流如线,为乘槎河,实为松花江之起源,鸭绿江起源为暖江,图门江起源为大浪河。此皆其亲临境地验证,较为准确。篇中录土人神话,皆借重古人,侈为胜迹,乃方志之通病。此书收入《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第四帙。

猜你喜欢

  • 六书千文统要

    二卷。清胡正言(约1584-1674)撰。正言字曰从,广东海阳(今潮安)人。仕明,官武英殿中书舍人。是书卷首有序,不著撰人姓名。次录周兴嗣《千文》原文。次列李如真《篆法偏旁正讹歌》,以篆隶相间书之。次

  • 河防疏略

    二十卷。清朱之锡撰。朱之锡(1623-1664),字孟九,号梅麓,浙江义乌人。顺治进士,历任过编修、宏文院学士、吏部右侍郎等职。顺治末任河道总督,塞黄河山阳决口,开董家口淤沙。上治河十事条陈,得允准实

  • 北川县志

    八卷首一卷,民国杨钧衡等修,黄尚毅纂。杨钧衡,曾知北川县事。黄尚毅,绵竹人。北川即石泉,其有志实始于清康熙年间,为县令田邰茁所创。后县令姜炳章、县令赵德林先后续修。民国十六年(1927)北川知事杨钧衡

  • 字说

    一卷。清吴大澂撰。参见《说文古籀补》。是书以六书理论为根据,对见于钟鼎彝器上的文字加以考释,于其时代之分、音释之异、真伪之别,颇能折衷众说,多有创见。是书作于光绪十年(1884),有刻本,光绪十九年(

  • 诗经古音

    四卷。宋吴棫(约1100-1154)撰。吴棫字才老,同安(今福建厦门)人。宣和六年进士,绍兴中为太常丞,因忤秦桧出泉州通判。据徐蒇《韵补庐》称,棫著有《书裨传》、《诗补音》、《论语指掌考异续解》、《楚

  • 汉武帝内传

    一卷。旧本题汉班固撰。《汉武帝内传》为志怪小说,大意是说武帝好道求仙之心切,西王母遂以七月七日降临于武帝宫中,张设盛宴,更遣侍女郭密香去迎上元夫人。王母授帝“五庙真形图”,上元夫人授帝“六甲灵飞”十二

  • 南华经

    见《庄子》。

  • 春秋日食星度表

    一卷。清张冕(详见《春秋至朔通考》)撰。该书对《春秋》中所见日食、星变加以考订,列表说明。有清嘉庆年间刻本(与《春秋至朔通考》、《春秋初年岁星行表》、《春秋日表》合刊)。

  • 次山集

    十二卷。唐元结(719-772)撰。元结字次山,号猗玗子、浪士、聱叟、漫叟、漫郎、渔者、酒徒漫叟,鲁山(今属河南)人。少不羁,年十七,乃折节向学,师事从兄元德秀。天宝十三年(754)进士。擢为右金吾兵

  • 医方汇编

    四卷。英国伟忽塔(生卒年不详)撰,英国梅滕更(详见《西医产科心法》)、慈溪刘廷桢(生卒年不详)同译。此书卷首载目录及中西权量表,又标汉文病症目录,下注页数,以便于检阅。卷一至卷四包括三十一门,分别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