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通传
四十五卷,补遗四卷。清末陈作霖(生卒年不详)撰。作霖字雨生,号伯雨,江宁(今南京市)人,光绪元年(1875年)举人。该书为作者竭三十年之力而成。记金陵自成周以下至当世人与事、以年代为序,人以类分。仿李延寿《南北史》之例。以《廿四史》为主采录诸书,以有关地方志辅之。凡大家谱牒、稗官小说,皆引录可据者,括以论断。此书事详词简,意在表微补逸现有光绪二十九年(1904年)刻本。
四十五卷,补遗四卷。清末陈作霖(生卒年不详)撰。作霖字雨生,号伯雨,江宁(今南京市)人,光绪元年(1875年)举人。该书为作者竭三十年之力而成。记金陵自成周以下至当世人与事、以年代为序,人以类分。仿李延寿《南北史》之例。以《廿四史》为主采录诸书,以有关地方志辅之。凡大家谱牒、稗官小说,皆引录可据者,括以论断。此书事详词简,意在表微补逸现有光绪二十九年(1904年)刻本。
二卷。清杨裕藻撰。裕藻字献堂,山东滕县人。是书为便于初学切字而作。所收《十三经》及《四书》之字凡六千七百三十二字,不见经传之字凡九千九百九十字。按四声制谱,各以三十六字母领之。其标射云者,凡两字之切,
一卷。辑佚书,晋向秀撰,清孙堂辑,载于《汉魏二十一家易注》中。向秀字子期,室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其事见于《晋书》本传,为所谓“竹林七贤”之一。曾注《庄子》,又注《易》。其《易》注早佚,《隋书·经籍志》
十五卷。本不署作者姓名,以书中之语推求,当是元人所为。朱彝尊《经义考》著录撰《四书辨疑》者四家,为胡云峰、陈天祥、陈成甫、孟长文等四人。该书多取元王若虚非诋《四书集注》之语,且据苏天爵《安熙行状》所云
十六卷,清杜毓秀纂修。杜毓秀,字岳灵,陕西定边堡(今陕西吴旗县西北)贡生,官武昌知府。《武昌府志》最早见于《宋志》,题解有志三十卷,为宋孝宗时知府王信修,许应宗纂,此书不传。明文渊阁旧志书目有志二册,
见《兵经》。
五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金吴澜、李福沂修,汪堃、朱成熙纂。昆山为县,始于梁代,自元代方升昆山为郡。清雍正三年(1725),分昆山之地置新阳县,于是有乾隆十六年(1751)张予介等修《昆山新阳合志》
八卷。明傅振商编。傅振商字君雨,河南汝阳人。万历进士,选庶吉士,改御史。按畿南,累迁右副都御史,迁南京兵部右侍郎,崇祯时进兵部尚书。卒谥庄毅。撰著有《杜诗分类》、《四家诗选》、《古论元箸》、《缉玉录》
二卷。《兰舟漫稿》一卷。附《二余词》一卷。明陈如伦(生卒年不详)撰。陈如伦字德宣,号午江,太仓(今江苏苏州市东)人。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官至福建布政使参议。陈如伦以清介著称。本集为其子谦亨等所
五卷。①清陈坤撰。陈坤生卒年不详,字子厚,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他长期在广东做官,足迹遍布全省各地,对各州县会党的活动情况,以及清军和会党的战事,非常熟悉。就亲身所见和根据文报案牍,广为搜采,以年经
三卷。清末蒋楷撰。蒋楷籍贯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为专就经义说律之作。取《尚书》“舜典”、“大禹谟”、“康诰”、“吕刑”诸篇及《春秋左氏传》《周礼·秋官》《礼记·王制》中涉及刑律的内容,遍考经子史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