郋园读书志
十六卷。叶德辉撰。叶氏家藏丰富,每得一书皆记其前后题跋,此编即汇辑所藏书籍题跋而成。此前曾刊行《观古堂藏书目》,随后收藏益丰,故可视为藏书目录。是志按四部编排,卷一二经、卷三四史、卷五六子、卷七至十六集。较之宋元刊本则更重清刊近刻,订钞校之粗精,考卷数之多寡,别新旧之异同。先曾致力搜集清人别集,拟作《乾嘉诗坛点将录诗征》,因未成,故附于卷十一至十四,使体例稍显不协。有民国十七年(1928)长沙叶氏上海澹园铅印本。
十六卷。叶德辉撰。叶氏家藏丰富,每得一书皆记其前后题跋,此编即汇辑所藏书籍题跋而成。此前曾刊行《观古堂藏书目》,随后收藏益丰,故可视为藏书目录。是志按四部编排,卷一二经、卷三四史、卷五六子、卷七至十六集。较之宋元刊本则更重清刊近刻,订钞校之粗精,考卷数之多寡,别新旧之异同。先曾致力搜集清人别集,拟作《乾嘉诗坛点将录诗征》,因未成,故附于卷十一至十四,使体例稍显不协。有民国十七年(1928)长沙叶氏上海澹园铅印本。
十五卷。明赵宽(1457-1505)撰。赵宽,字栗夫,号半江,吴江(今江苏吴江县)人。明成化十七年(1481)进士第一,历刑部郎中、浙江提学副使,终广东按察史。著有《半江集》。此集在明正德间有王思诚刻
二卷。清黄生撰。黄生(1622-?)字扶孟,号白山,歙县(今安徽歙县)人。明诸生,入清不仕。对文字训诂深有研究,谙熟以声音通训诂之道,颇多创见。所著书皆奉诏销毁于乾隆年间,仅《字诂》一卷、《义府》二卷
三卷,《列女纪略》一卷,并清胡作柄撰。胡作柄,荆门(今属湖北)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荆门旧有志,明末散佚。胡作柄乃搜集旧闻,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至五十八(1719)年之间首先编成《荆门耆旧纪略》
一卷。旧本题周缠子(生卒年不详)撰。缠子,不详何人。班固《汉书》、《隋书·经籍志》均未著录该书,唐宋之间,始见征引。由于其书有董无心论难之语,往往又称《董缠子》,盖附见于《董子》书中,非有专书。清人马
四十卷。清吴承潞修,叶裕仁等纂。吴承潞,曾任太仓知州。叶裕仁,邑人。光绪二年,太仓知州吴承潞设立志局,延聘名流,据《嘉庆志》为底本,参考前志,并搜罗里志之可摘者,重纂太仓直隶州新志。后因嘉定、宝山、崇
十四卷。明刘黄裳(1529-1595)撰。黄裳,字玄子,光州(河南黄川)人,重庆守刘绘之子。黄裳工诗善文,且熟知兵事。万历十四年(1596)进士,授刑部主事,迁兵部员外郎。倭犯朝鲜,以知兵见推,赞画宋
见《续仙传》。
三卷。刘次源(详见《大学发微》)撰。是书首有自序,次以《中庸》经说分篇释例。自“天命之谓性”至“万物育焉”为一篇,是说《中庸》经。“仲尼曰‘君子中庸’”至“虽柔必强”为一篇,系就《中庸》的凡例,分段申
一卷。清汪中(1754-1794)撰。汪中见《左氏春秋释疑》条。此书是作者“偶有所得,随笔为录”的读书札记,由作者的子、孙编纂而成。全书共分四类:“子”为一类、“史”为一类、“评诗”为一类、“杂录”为
四卷。清王在镐(生卒年不详)撰。在镐字西周,太原(今属山西)人。是编为纠正当时楷书的书写混乱而作。自汉唐以来,帖写迭兴,后人袭之,字学因之以讹;又乡村塾师以及农工商贾,非求简便,即求新奇,参差其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