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述书赋

述书赋

二卷。唐窦息(生卒年不详)撰。窦蒙注。窦息,字灵长(考《述书赋》之末窦蒙之文,称“吾第四弟尚辇君,子灵长翰墨,厕张、王……”,其字似应为“子灵”,更兼其兄窦蒙字为“子全”,故存疑),扶风(今陕西扶风)人。曾官至检校户部员外郎、宋汴节度参谋。窦息“文章凌班、马”,“词藻雄赡,草隶精深”,“学究天人,才通诂训”,平生著碑志、诗篇、赋颂、章表,十余万言,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天宝年间所献的《大同赋》、《三殿蹴鞠赋》,晚年又著《述书赋》,且尝书唐茅山三洞景照法师韦公碑。《述书赋》共分上、下两卷,凡七千六百四十言。其上卷所述自上古至南北朝间之书体流变及能书之人;下卷则述自唐代高祖、太宗、武后、睿宗至唐明皇以下,终止于其兄窦蒙及刘秦之妹。是书约成于天宝中,首尾共历十三代,凡一百九十八人。篇末系以徐僧权等八人署证,有太平公主等十一家印记,征求有宝玩之人韦述等二十六人,有利通贸易类人穆韦等八人。《述书赋》品题叙述,皆极精核,注文尤其典雅,要言不支。其“印记”一章,兼将画印模于句下,以至成为朱存理《铁纲珊瑚》、张丑《清河书画舫》之真迹之祖。故张彦远《法书要录》称赞窦息作《述书赋》“精审旨要,详辨秘议”。历史上一度怀疑《述书赋》为窦息之兄窦蒙所著,但考证书中如“家兄蒙,字子全,司议郎安南都护”句,又似窦息自注自书,但单文孤证,仍存旧论。《述书赋》详于古今书人,与孙过庭旨在阐释书学门径之《书谱》相得益彰,并驾书坛,是我国书法发展史上一部重要书史著作。有《法书要录》本、《津逮秘书》本、《四库全书》本、嘉靖乙酉刊本等。

猜你喜欢

  • 大唐开元占经

    见《唐开元占经》。

  • 古今疏

    十五卷。清朱虚(生卒年不详)撰。朱虚字邵斋,号可庵,又号介庵。曹州(今山东荷泽)人。顺治四年进士。官至绍兴府知府。其书仿《广雅》释名之例。自天地日月至虫草木,各自为篇,加以解释。但其所引资料十分广博,

  • 空同子瞽说

    一卷。明苏伯衡(生卒年不详)撰。苏伯衡字平仲,金华(今属浙江省)人。本宋苏辙之后裔,因苏辙之子苏迟守婺州,而举家迁往婺州。苏伯衡博洽群籍,精于古文辞。元末贡于乡,洪武初征入礼贤馆,后为国子监学正,以荐

  • 李濂医史

    见《医史》。

  • 钦定授时通考

    七十八卷。清政府官方编撰。该书编撰工作历时五年,受乾隆帝命主持编撰工作的有鄂尔泰、张廷玉等大臣,有许多官员参加收集资料的工作。“授时通考”取统治者“敬授民时”之意,目的在于指导农业生产。《授时通考》的

  • 二知轩诗钞

    十四卷。《续诗钞》十八卷。《文存》三十四卷。清方浚颐(1815-1889)撰。方浚颐,字子箴,号梦园,安徽省定远县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进士,授职编修,历官广东盐运使署布政使、四川省按察使。浚颐

  • 易经说意

    七卷。明陈际泰撰。际泰字大士,江西临川人。崇祯七年(1634)进士。官至行人司行人。《明史·文苑传》附见艾南英传中。陈际泰本以八股文著名,所以此书就用骈体时文的方法,阐说《易》理,于理有取于先圣,于体

  • 周易遵述

    十二卷。清蒋本撰。本字根庵,江苏昆陵郡(今江苏武进县)人。此书序称蒋氏写此书取正不取奇,取精不取多,取大不取巧,以宋儒之理为宗,亦不废汉儒之象,以近人之注较。又附剩义一卷。今存道光十年(1830)信芳

  • 周易荀氏九家

    三卷。清张惠言撰。张氏谓:“九家或云即淮南九师,或云荀爽集古易家凡是,皆非是。”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著录有《荀爽九家集注》十卷,因荀爽为主,故称荀九家,张氏以为荀氏九家即六朝人说荀易者,凡九家。学者

  • 横山草堂丛书

    两集,二十二种,六十九卷,附三种,五卷。民国陈庆年编。陈庆年字善余,江苏丹徒人。生卒年不详。曾任湖北译书局总纂,提调湖南全省学务,著作有《横山乡人类稿》、《汉津遗文疏证》等。丛书为陈庆年任职江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