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辨释名

辨释名

一卷。三国吴韦昭撰。韦昭(204-273)字弘嗣。晋时避司马昭讳,改称韦曜。吴郡云阳(今江苏丹阳县)人。初以丞相除西安令,归为尚书郎,迁太子中庶子。孙皓即位,封高陵亭侯,累迁中书仆射,领左国史。后因触犯孙皓被杀。少好学,善属文。作《论语注》、《汉书音义》等多种,多不传,唯《国语注》二十一卷传世。韦氏《辨释名》为是正增补《释名》之作。其书已佚,见于唐宋人所引,仅有二十五条,毕沅辑录之附于《释名补遗》。毕氏附记曰:“检阅群书辄见有引《释名》而今《释名》阙者,辑录以为《补遗》,附于卷末。因取韦昭所补之《官职训》及《辨释名》并附录焉。惟是《官职训》及《辨释名》据昭自言各一卷,则捊然成帙,今虽亡失,其引见唐宋人书者,当不止于是,而予之所见仅此而已。党博雅君子别有采获以补予之不逮,则幸甚幸甚。”其中一条为“车古皆音尺奢反,后汉以来始有居音”,以辨《释名》“车古者曰车,声如居,言行所以居人也;今曰车,声近舍,车舍也。行者所处若居舍也。”此外二十四条皆为释爵位之文,如“三公,公犹取正直无私也,故公字从八厶”;“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昭帝时,霍光为大将军,犹在丞相下;汉时大将军贵戚为之,或录尚书事。”韦昭尚著《官职训》一卷。《三国志·韦曜传》曰:“又见刘熙所作《释名》,信多佳者;然物类众多,难得详究,故时有得失,而爵位之事,又有非是。愚以官爵今之所急,不宜乖误。因自忘至微,又作《官职训》及《辨释名》各一卷。”《官职训》已逸,毕沅据《太平御览》、《初学记》所引辑三条,附在《释名补遗》内。斯三条为“臣,慎也,慎于其事以奉上也。”“古者称师曰先生。”“友,有也,相保有也。”《释名补遗》附于《释名疏证补》。任大椿、龙璋等亦并有辑本。

猜你喜欢

  • 龙湖文集

    十五卷。明张治(?-1550)撰。张治,字文邦,湖南茶陵人。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第一。累官南京吏部尚书。为文渊阁大学士,进太子太保。卒谥文隐,改谥文毅,又改谥文肃。其人明史无传。朱彝尊《静志居

  • 情天宝鉴

    见《情史》。

  • 易读

    无卷数。清宋邦绥撰。宋邦绥字逸才,号况梅,长洲人。乾隆二年(1737)进士。官至兵部左侍郎。此编采用《注疏》本。其凡例说“专为课子而成”,所以用行文体为讲书,使孺子易于记诵。又说“是书专奉朱注”,自序

  • 荆树居文略

    十卷。清李懋绪(约1671前后在世)撰。李懋绪,字汝时,号正所,江陵(今属江苏)人,生卒年不详。著有《荆树居文略》。是集为其弟子杨士琼所编。凡十卷,其中语录五卷,诗文五卷。李懋绪与赵御众、漆士昌为友。

  • 平遥县志

    十二卷。清恩端修,武达材、王舒萼纂。恩端字子严,镶白旗汉军人,出身监生,光绪五年(1879)任平遥知县。武达材字子栋,文水人,赐进士出身,即用知县。王舒萼字韡堂,灵石人,进士出身,曾任户部主事福建司行

  • 孝经约注

    一卷。清汪师韩(1707-?)撰。汪师韩号韩门,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官翰林院编修。汪师韩认为经之分章自汉儒始,后人求其分,不求其合,遂使一书前后不相连贯,故于今文古文分章之异及皇侃开宗明义等之名俱不

  • 海录碎事

    二十二卷。宋叶廷珪(生卒年不详)撰。叶廷珪字嗣忠,崇安(今福建省,建安县)人,政和五年进士。绍兴中为太常寺丞。因与秦桧不和,请求出任泉州。王之望《汉滨集》称赞叶廷珪的学问非常广博。这本书就是一部编辑类

  • 毅一子

    三卷。《外篇》一卷。杨觐柬(生卒年不详)撰,民国初年人,生平事迹待考。是书目录,卷上:一、《性道说略》,二、《伦常》,三、《明办骂行》,四、《格物》,五、《穷理》,六、《存心》,七、《养气》,八、《尽

  • 春秋统例

    一卷。唐啖助撰,清马国翰辑。据陆淳《春秋啖赵集传纂例》卷一《啖氏集注义》说,啖助在完成《春秋集传》以后,又“撮其纲目,撰成《统例》三卷,以辅《集注》,通经意焉”。可知《春秋统例》是《春秋集传》的大纲,

  • 适园丛书

    十二集,七十二种,六百八十九卷。清张钧衡(详见《适园丛书初集》)编。丛书刊刻,到清代中后期已蔚为大观,张钧衡受当时学术风气的影响,搜辑罕见可传之书,刊刻成《适园丛书》。丛书仿《知不足斋丛书》体例,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