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说文系传校勘记

说文系传校勘记

三卷。清祁寯藻(1793-1866)撰。寯藻字叔颖,又字淳甫,以敬避穆宗讳改名实甫,号春圃,晚号观斋。嘉庆甲戌(1814)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关于撰写此记的缘起,承培元跋云:“许书之存于今者,唐以前无完本,仅散见于经史百家疏注音义之中,唐以后所传唯二徐本,楚金多仍旧书,其失也,不免承讹蹈讹;鼎臣多所正是,其失也,在杂阳冰、楚金之说,羼乱许书。然则非楚金无以正鼎臣之失,非唐人疏注所引无以正楚金之失也。无如楚金之书以草稿传,校刊者未能详核,讹舛参错,展卷皆是。且习于鼎臣,意主先入,转取鼎臣以增删楚金,而许书剥锲殆尽矣。淳甫先生鉴其失之日甚也,于视学吴中之日,求楚金书旧本,得影宋抄于苏州顾氏,刊而行之。复为《校勘记》三卷,正其讹舛参错,俾学者下纠鼎臣之纰缪,上溯许君之真原,且即其通释所引经史百家,以通贯训诂、文字圭臬,不于是在哉!”据此题此记为祁氏所撰,似无问题。然而李兆洛跋曰:“校之者,则河间苗夔、江阴承培元、夏灏、吴江吴兆庚。”祁氏《说文系传序》云:“请申耆先生(即李兆洛)董其事……先生又命弟子江阴承培元、夏灏、吴江兆庚作《校勘记》。苗君获见顾本益加订正,遂以心得别成一编。”据此可知,是编当题为“承培元、夏灏、吴兆庚同撰。”张之洞《书目答问》题为“苗夔校”,则是苗氏别自为书者,与此记无关。此书初刻本为道光十九年(1839)寿阳祁氏刊本(附于《说氏系传》重刊本之后),尔后有同治十二年(1873)《小学汇函》本,光绪二年(1876)吴氏刊本。

猜你喜欢

  • 新校注古本西厢记

    六卷。明王骥德(?-约1623)撰。骥德字伯良、伯骏,号方诸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骥德精研音律,知名于世,为山阴徐渭弟子,曾为吴江沈璟撰《南曲谱》序,天启四年(1624)毛以燧跋骥德《曲律》称其新

  • 海山仙馆丛书

    五十六种,四百九十二卷。清潘仕诚编。潘仕诚字德畬,广乐番禺人。官至兵部郎中。丛书刊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仿《知不足斋丛书》体例,板式亦相同。书前凡例曰“但择前贤遗编,足资身心学问,而坊肆元传本者

  • 乐府遗音

    五卷。元瞿祐(1341-1427)撰。瞿祐(一作佑)字宗吉,自号存斋,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官至内阁办事。瞿祐少时,以和凌雪翰“梅雪争春”词知名。又作“赋鞋杯”词,呈杨维桢。洪武中,以荐历宜阳训导,

  • 建康志

    五十卷。马光祖修,周应合纂。马光祖,字华父,号裕斋,南宋婺州(今浙江金华)人。进士,宝飏三年(1255),以宝章阁直学士安抚使来任建康知府,开庆元年(1259)以资政殿学士安抚使再任,景定间又以安抚使

  • 续近思录

    ① 二十八卷。清代郑光羲撰。郑光羲字夕可,无锡(今江苏吴锡)人。此书为明至清,主要是明代儒学研究成果总汇之一。前十四卷收录了薛瑄、胡居仁、陈献章、高攀龙四人的学说与研究成果;后十四卷收录了王守仁、顾宪

  • 瑶玉斋稿

    十四卷。明欧必元(生卒年不详)撰。欧必元,字子建,广东顺德人。必元十五为诸生,试辄第一,尝以时事多艰,慷慨诣巡抚上书条陈急务,巡抚善之而不能用。当时缙绅称之曰岭南端士,六十岁方荐,预修省县志乘,颇餍士

  • 论语笔解

    二卷。唐韩愈、李翱撰。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古文运动的领导人、封建社会后期儒学的代表人物。韩愈是邓州南阳人(今河南孟县),贞元八年(792)及进士第,官至刑部侍郎。愈“文起八代

  • 西安县志

    四十八卷,首一卷。清姚宝煃修、范崇楷纂。姚宝煃,曾任西安县知县。范崇楷,西安县人。此志嘉庆十六年(1811)刻本。为四十八门,目为图考、星野、疆域、建置、山川、形胜、城池、坊巷、乡庄、学校、公署、水利

  • 朱文端公藏书

    十三种,一百七十六卷卷首一卷附录一卷。清朱轼(详见《周易传义合订》)撰辑。十三种为《周易传义合订》十二卷、《春秋钞》十卷首一卷、《孝经注》一卷附《孝经三本管窥》三卷、《仪礼节略》十七卷图三卷、《大戴礼

  • 乾坤凿度

    《易纬》之一。已佚。撰者不详。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为二卷,分为上下二篇。上篇论四门四正,取象取物,以及卦爻蓍策之数。下篇说谓坤有十性,而且推及荡配、陵配,又杂引万形经、地形经,制灵经、蓍成经、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