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衡斋算学

衡斋算学

七册。清汪莱(1768-1813)撰。汪莱字孝婴,号衡斋,安徽歙县人。他自幼家贫,但酷爱学习,年十五,补府学生员,二十岁后,读书于吴县(今苏州)葑门外。在学术上颇受学者江永、戴震影响,他力通经史百家及推步历算之术,著有《衡斋算学》七册,殁后其门人夏燮收集遗稿刻成《衡斋遗书》九卷即:《覆载通几》、《参两算经》、《乐律逢源》、《考定磬氏倨句令鼓旁线中悬而悬居线右解》、《校正九章算术及戴氏订讹》、《今有录》各一卷和《衡斋文集》三卷。1796年汪莱为演推五大行星“伏见”问题著《弧三角形》,即《衡斋算学》第一册,他在此册中系统讨论了球面三角形有无解的条件。对任意球面三角形,已知两边及一角或两角一边的求解,各列出了二十六种情形讨论;对球面直角三角形,讨论了九种有解的情形并给出了具体解法。第二册撰于1798年,论勾股形,讨论了已知勾股相乘积与勾弦和常有二解的情况。1798年秋第三册完成,专论已知一弧的通弦求五分之一弧的通弦。1799年撰第四册讨论球面三角形只有一解的条件,共得定理四十条,他说:“弧三角之算,穷形困难,设形亦难”。对于已知球面斜三角形边角六元素中任意三个,求其余元素,他分六种情形讨论:已知三边,已知三角,已知二角及夹边,已知二边及夹角,已知两边及对角,已知两角及对边。汪莱在第、四册中对球面三角形有无解所作的系统讨论,对这一领域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801年汪莱去扬州馆秦恩复家,研究了秦九韶正负开方术和冶的天元术,撰第五册专论解代数方程。他列举了二十四个二次方程和七十二个三次方程的例子,讨论其正根的数目,得出二次方程可能有一或两个正根,三次方程可能有一——三个正根,与方程各项系数正负号之间的关系。无正根则不予讨论。他认为只有一个正根的方程,其根的数值是确定的,是“可知”的;多于一个正根方程的答数不唯一,是“不可知”的。而秦的《数书九章》和李冶《测圆海镜》中对高次方程不加分析的取某一根数为答数是片面的。他还发现了三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1801年,汪莱将第五册寄给焦循,焦与李锐共同审核,李锐将汪的结果推广到了高次方程,得出三条结论。同年汪莱又撰论已知一弧的通弦求其三分之一弧的通弦,连同李锐《第五册算书跋》,自己对李锐三条的意见和焦循《第五册算术记》合刻为第六册。1805年撰第七册进一步钻研代数方程论,阐明:如果高次方程可以分解为几个低次方程,则这几个低次方程的正根即是该高次方程的正根。这在当时中算方程理论的研究上还是创见。值得指出的是,第四册中《递兼数理》论述的组合数性质与计算公式,在中算史上亦是空前的。汪莱的成果虽晚于西方,但全凭他独立钻研,不为宋元名家结论束缚,开辟了清代方程论研究的新方向。该书二卷本有1798年巴树珏刊首卷本;六卷本有1801年汪延麟刊六卷本,1897年贵池刘世珩《继庵丛刻》红印本;《衡斋算学》七卷本有1854年夏燮鄱阳县署刊本,1834年《遗书合刻》本,1892年汪廷栋重刊《算学遗书合刻本》,《嘉树堂六九书榭》刊本,《聚学轩丛书》本。

猜你喜欢

  • 吴侍御奏疏

    一卷。明吴玉撰。吴玉是寿阳(今属山西寿阳县)人。天启进士,崇祯初年提拔为御史,有正直的声名,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吴侍御奏疏》为吴玉于崇祯初期任广西道监察御史时所上奏疏的汇编,共十篇。其中劾魏忠贤余党

  • 白石道人歌曲

    四卷。《别集》一卷。宋姜夔(1163-1203)撰。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又号石帚,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其生平详见《绛帖平》(辞目)。是集共四卷,均为其乐府词。姜夔诗格高秀,为杨万里等所推重。词亦

  • 养拙禅师语录

    一卷。明代释正明撰。正明禅师生平事迹及《养拙禅师语录》,详见《大沩密印禅寺养拙明禅师语录》辞条。

  • 五经然否论

    ① 一卷。谯周(201-270)撰。王谟(详见辑《圣证论》条)辑。谯周字允南,巴西西充(今属四川阆中西南)人,经学家谯之子,三国时蜀汉经学家。据《三国志·蜀志》记载:“周幼孤,与母兄同居,既长耽古笃学

  • 曹月川先生遗书

    十种,十一卷。明曹端(1376-1434)撰。曹端字正夫,学者尊称月川先生,渑池(今属河南)人。永乐年间举人,曾任霍州学正。笃志性理,学宗朱熹,提出“理驭气”说,主张“事事都于心上做工夫”。尝云学者须

  • 说书偶笔

    四卷。清丁恺曾(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撰。恺曾,字萼亭,日照(今山东日照)人。此书第一、二卷说《大学》、《论语》、《中庸》,第三卷说《孟子》,附以《四节补遗》及《宗献》、《九献》歌括。第四卷较杂,论及《大

  • 通鉴总类

    二十卷。宋沈枢编撰。沈枢字持要,德清(今浙江德清县)人,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进士,官至太子詹事、光禄卿,生卒年不详。所编《通鉴总类》,仿照《册府元龟》体例,将司马光《资治通鉴》一书中所

  • 后山诗集

    十二卷。宋陈师道(1053-1101)撰。陈师道字履常,又字无己,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生平详见《后山谈丛》(辞目)。此集共十二卷。为雍正三年(1725)嘉善陈唐所刊。其中,正集六卷,为魏衍所编《后山

  • 桑弢甫集

    八十四卷。清桑调元(约1695-1771年)撰。桑调元,字伊佐,号弢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调元少有异才,下笔千言。雍正四年(1726)峰顺天乡试,后选举人,特赐进士,授工部主事。调元才锋踔历,诗文

  • 说文逸字辨证

    二卷。清李桢(生卒年不详)撰。李桢字佐周,湖南善化(今长沙市)人。是书以为郑珍《说文逸字》多违许旨,未深究许君所以弃取之意,则为之辨说,益以左证。其体例是录郑书于前,自为辨证于后。李氏云:“《逸字》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