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乐府
一卷。清沈炳震(1679-1737)撰。沈炳震,字寅驭,号东甫,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年五十九岁。岁贡生,乾隆元年(1736)荐试博学鸿词。炳震少好博览,才益闳雅,尤深史学,著作宏富。著有:《增默斋诗》、《杂著》、《井鱼编》、《唐诗金粉》、《历代帝系纪元歌》、《二十四史四谱》、《九经辩字蒙读》等。是集乃其《增默斋诗集》之一种,共20首,都是七言长句。诗风较为清丽。该书《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存目书著录。
一卷。清沈炳震(1679-1737)撰。沈炳震,字寅驭,号东甫,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年五十九岁。岁贡生,乾隆元年(1736)荐试博学鸿词。炳震少好博览,才益闳雅,尤深史学,著作宏富。著有:《增默斋诗》、《杂著》、《井鱼编》、《唐诗金粉》、《历代帝系纪元歌》、《二十四史四谱》、《九经辩字蒙读》等。是集乃其《增默斋诗集》之一种,共20首,都是七言长句。诗风较为清丽。该书《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存目书著录。
三卷。易翰鼎(生卒年未详)撰。易翰鼎字寿梓,湖南湘阴人。清末诸生。入民国后卒,年八十余。翰鼎喜读宋儒书,尤留心经世之学。此诗集三卷,为民国十七年(1928)翰鼎外孙浏阳刘豫璇兄弟排印传世。卷首有黄世崇
五卷。清许瀚撰。许瀚字印林,日照(今山东日照县)人。道光十五年(1835年)举人,官峄县教谕。博通经史及金石文字,尤精于训诂、校勘,龚自珍称其为北方学者第一。尚著《许印林遗著》一卷,曾校《说文义证》并
一卷。清陆锡熊撰。陆锡熊(1734-1792),字健男,号耳山。上海人。乾隆辛巳(1761年)进士,壬午(1762年)召试授中书,癸巳(1773年)由刑部郎中改翰林院侍读,官主左副都御史。曾奉命编《通
四卷。元陈樵(1278-1365)撰。陈樵,字居采。婺州东阳(今属浙江)人。至正间遭乱不仕,遁居于谷,衣鹿皮,因自号鹿皮子。此集题为庐联子友编。“其古诗落落有奇气,诗古体五言胜七言,近体七言胜五言。”
四卷。清朱克生(1631-1679)撰。朱克生字周桢、一字念莪,号秋厓。宝应江苏扬州人。克生学问渊博,遍览群籍,但仕途不倡,不得已致力于诗骚。其诗有盛唐诗气象。其古文辞,如论史、论治河、论荐举等用世之
一卷。不著撰人名氏。考书中所载之诸事迹,知为近人所作。民国印本,共一卷。以考北运、永定、大清、子牙、南运五河为主。其所重者,在考证各河之流域及水道之变迁。所据之舆地图,皆为当时之最新版本。广征博引,所
四十二卷。清邵远平撰。远平,康熙时曾为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讲学士。其祖邵经邦以郑樵《通志》体例,撰《宏简录》,记唐宋辽金史事。远平继承祖业,撰成《元史类编》,又名《续宏简录》,记元代史事。书成后,于
二卷。清吴楚椿撰。是书于《中庸》全书,通贯前后,共二卷,十八篇。依次为:名义篇,统绪篇,小人诬民篇,君子立极篇,论道篇,因性立教篇,德根于性篇,五常之德相需为用篇,即心言诚篇,天性贯始终篇,总论篇,论
八卷。清朱经(一作朱径,约1692年前后在世)撰。朱经,宝应(今属江苏)人,字恭亭。本集为朱经自编,收其自康熙二十五-三十八(1686-1699)年,共十四年之诗作。其诗缘情绮靡,颇有格韵。其中少时作
一卷。清殷兆镛(1806-1883)自撰。兆镛字补金,又字序伯,号谱经,江苏吴江人。道光二十年(1840)进士。历任编修、侍讲、大理寺少卿、内阁学士、礼部左侍郎等官。光绪七年(1881)以病致仕。此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