腥轩四六
二卷。宋王迈(1184-1248)撰。王迈字实之,兴化军仙游(今福建莆田)人。其生平详见《臞轩集》条。此集为王迈四六文集。共二卷。所收骈体共105首。可能是从其原集中摘出别行。其所作大抵雅典,但多为应酬之作,成就不大。《四库全书》列入存目中。
二卷。宋王迈(1184-1248)撰。王迈字实之,兴化军仙游(今福建莆田)人。其生平详见《臞轩集》条。此集为王迈四六文集。共二卷。所收骈体共105首。可能是从其原集中摘出别行。其所作大抵雅典,但多为应酬之作,成就不大。《四库全书》列入存目中。
① 十二卷。明沈一贯(1531-1615)撰。沈氏字肩吾,又字蛟门,号龙江,浙江鄞县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官至吏部尚书。该书为说多折中去取于程颐《易传》和苏轼《东坡易传》。该书扫除先天之说,只
原五十一卷,今本三十卷。宋王当撰。王当字子思,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生卒年不详。自幼好学,举进士不第,元祐中,以苏辙荐,任龙游县尉。蔡京知成都,举为学官,不就。及京为相,不复出仕。卒年72岁。精《易
七十八卷。清段廷谔撰。段廷谔字訒庵,湖南黔阳(今湖南黔阳)人。是编原名《十三经集字音训》,盖取坊刻《十三经集字》加以音训。道光二十七年(1847),宁乡黄本骥官黔阳教谕,始分四书一类为七十八卷,易其目
十卷。清王世睿(约1729年前后在世)撰。王世睿,字道存,山东章丘人,康熙五十四年(1715)进士,官上海县知县。本集多是馆课之作。惟第九卷《金陵宦稿》中收有“八劝八戒”诗。不过,其诗意求通俗,太缺乏
二卷。明陆深撰。陆深生平见《玉堂漫笔》条。《金台纪闻》是陆深为官翰林时杂记从正德乙酉年至戊子四年中朝廷故事的笔记小说。本书收入《俨山外集》内。又《广百川学海》本、《宝颜堂秘笈》本、《续说郛》本、《纪录
四卷。元代释觉岸(生卒年不详)撰。据载觉岸字宝洲,乌程(今江苏)人。《释氏稽古略》,亦简称《稽古略》,为编年体通史。它以历代统系为纲,而以有佛以来释家世次行业为纬。所载内容始于三皇五帝至南宋末。按干支
二卷。作者不详。记宋大臣韩琦事迹。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以为是其家所传;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则认为是韩琦子忠颜所撰。又《直斋书录解题》和《宋史·艺文志》均作十卷,传世明、清刊本及《韩魏公集》中所录亦为
八卷。明叶向高(1559-1627)等修。向高字进卿,号台山,福建福清人。万历进士,累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天启时与魏忠贤等抗争,卒谥文忠。著有《说类》、《苍霞草》、《编扉奏草》。该书成于天启三年
六卷。清蓝光策撰。光策字子彦,四川资阳(今四川资阳)人,光绪十四年戊子(1888)举人。著有《启秀堂文集》等。光策对西方的国际公法有所研究,以中国古代经典比附国际公法,认为《春秋》一书,是孔子自撰的法
一卷。《后编》。一卷,《补遗》一卷。王国维(1877-1927)撰。一九二一年王国维编辑生平所撰文字为《观堂集林》二十卷,一九二七年又辑其近作为《补编》一卷。未及刊行,便自杀于昆明湖。罗振玉辑校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