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能改斋漫录

能改斋漫录

十八卷。南宋吴曾(生卒年不详)撰。吴曾字虎臣,抚州崇仁(今属江西)人。应试不第,绍兴十一年(1141),献所著书,补右迪功郎,后历敕令所删定官、右承奉郎、宗正寺主簿、太常丞、吏部郎官、工部郎中等,后出知严州,致仕卒。吴曾博学多才,经史百家无所不读,一有心得,随笔记之,以成此书。全书以类相从,共分事始、辨误、事实、沿袭、地理、议论、记诗、谨正、记事、记文、方物、乐府、神仙鬼怪等十三类,类下分条记述,共二千余条。对史事、名物制度、诗文典故等征引繁富,考证颇详。因吴曾记诵渊博,“故援据极为赅洽,辨析亦多精核”(《四库全书总目》)。但因其党附秦桧,为众论所不满。刘昌诗《芦浦笔记》曾摘其舛误十一条,又称其《比事》门(今本已无比事之名)多所漏略。赵彦卫《云麓漫钞》亦摘其中论“佛法与天地并原”一条,为所学之诬妄,并称诟訾前贤不少。吴曾依附秦桧,书中对桧事多有记载,如孙仲鳌贺秦桧诗、曾惇上秦桧书事十绝句等,皆胪载无遗,因为时人及后人诟病。然此书征引博洽,考证大体精核,当时虽恶其人,而诸家考证之文,则不能不征引其说,广为传播,与洪迈《容斋随笔》几乎不相上下。《四库全书总目》谓“置其人品而论其学问,弃其瑕类而取其英华”,该书“在南宋说部之中,要称佳本。则亦未可竟废矣。”当为公允之论。此书成书后不知何时刻版,周辉《清波杂志》谓其书记荆王元俨戏剧批判及宗室子好尚之僻诸事,有论其不该记载者,因被旨毁版。盛如梓《恕斋丛谈》又载,当时有知麻城县郑显文者,遣其子郑之翰赴御史台论吴曾事涉讪谤,结果,吴曾、郑显文被各降两官,臣僚不满,交相上奏,乃罢黜郑显文,送其子汀州编管。后京镗爱其书,始版行。两书记载不一,不知孰是。然元初以来刊本久绝,确为实事。后明人从秘阁抄出,其书乃传。秘阁抄本原缺首尾二卷,焦竑家藏传写之本遂以第二卷和第十七卷各分为两卷,以补足其数。后传本各异,或分卷各殊,或分类次序颠倒,或并为十五卷,或以第十一卷分作两卷而并第九卷于第八卷内,或无“谨正”一类而并入“记事”类中,或多“类对”一门、“诙谐戏谑”一门等,皆因辗转缮录,不免意为改窜,所以参错百出,莫知孰为原帙。清修《四库全书》时重为整理,仍定为十八卷。今传本不一,《墨海金壶》、《守山阁丛书》、《笔记小说大观》等丛书本为十八卷,《词话丛编》本为二卷,宛委山堂《说郛》本节选一卷。《武英殿聚珍版》及《丛书集成初编》本为十八卷,又附清孙星华辑《拾遗》一卷,为较好版本。1960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分别出版,1987年,中国商业出版社又出版了王仁湘注释本。

猜你喜欢

  • 明万历辽东诸道年表

    清吴廷燮撰。明洪武时期,辽海东宁按察分司,置而又废。至明中叶,诸道增创,首置守巡二道,系衔山东,成为布政司、按察司的分司。世宗嘉靖时期,明廷鉴于辽东局势紧张,在开原、宁前等地相继增置道,其守巡的名氏、

  • 瓯香馆法帖

    四卷。清恽寿平(1633-1690)书,冯宜瑜刻。冯宜瑜生平见《慕义堂梁帖》。恽寿平初名格,字寿平,后以字行,又字正叔,号南田,别号云溪外史,晚号东园草衣、白云外史等,武进(今江苏常州)人。恽寿平生逢

  • 袁崇焕计斩毛文龙始末

    见《袁督师计斩毛文龙始末》。

  • 黄帝祠额解

    一卷。明李维桢(详见《史通评释》条)撰。此书是李维桢奉诏谒黄帝陵,见旧祠取鼎湖之事,额曰龙髯,于是便作此书以辨其不经,认为骑龙即乘六龙之义,其实在《子华子》中已有此说,无庸复赘。又举百家所言黄帝神灵诸

  • 崇祯尽忠录

    三十二卷。明高承埏(详见《自靖录考略》)撰,其子佑订补。该书记明末清初殉忠之臣,自崇祯以来至顺治三年(1646)止。为不至混淆传讹,承埏亲历四方搜求遗轶。书成时,承埏已八十余岁,雕板未半而卒。原书字迹

  • 春秋实录

    十二卷。明邓来鸾撰。来鸾字绣青,宜黄(今江西宜黄)人。天启壬戌(1622)进士,官至武昌知府。该书专为科举应试而作,以胡安国《春秋传》为主;《左传》则只载有关经题的文字,凡与胡《传》不合的都予以删削。

  • 含山邑乘

    三卷,明牟蓁修,蒋椿等纂。即《嘉靖含山县志》。

  • 朱文公定古文孝经注

    一卷。宋朱申注。朱申字号、籍贯、生卒及其事迹均不可考。是书无序例,体例从古文章次,每章之后,另注今文,以为某章。惟“庶人”章,古文本分为二,而是本仍从今文作一章。章末所引诗书,一仍其旧。凡后人增添之文

  • 齐诗传

    二卷。清代马国翰辑。据《汉书·艺文志》载,原有《齐后氏故》二十卷,《齐孙氏故》二十七卷,《齐后氏传》二十九卷,《齐杂记》十八卷。《汉志》、应劭均称后苍作齐诗,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徐天麟《西汉会要

  • 养气斋稽经文

    一卷。清末陈文新撰。文新字石森,湖南邵阳(今湖南省邵阳市)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内容多为追求其同乡先辈王船山、魏默生、邹叔绩之说。其中有些篇目能举其本末,言之成理。而在“说中庸”一篇,断定作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