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聂氏经学丛书八种

聂氏经学丛书八种

十七卷。清聂镐敏撰。聂镐敏,生卒年不详。字京圃,湖南衡山人。嘉庆间进士,提督安徽学政,官浙州府知府。好程朱理学。由于《周易》产生于原始宗教,具有哲学的内容和卜筮外衣的双重特点,使后世的易学形成义理、象数两大派。聂氏在《易理象数合解》中提出象数是《周易》固有的东西,是在义理的基础上产生的,理就是象数,理与象数相辅相成,解释象数离不开理,同样解释理也离不开象数。汉以后的说《易》者,不能深知此理,纷纷主观推衍,使《易》学产生一些神秘荒诞之说。聂镐敏综合各家之说,加上自己的研究所得,绘为图解,著《易理象数合解》二卷。唐代韩愈反对佛教,提出以《大学》为纲领的理论体系。《大学》讲的是一套唯心主义理论。与此同时,李翱也反对佛教,他推崇《中庸》。到南宋,朱熹将《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四书为封建学者必读的经典,与五经同样受到重视。《大学》、《中庸》都是《礼记》中的一篇。程颐、朱熹认为《大学》是孔子的遗著,是初学入德之门。《中庸》之说“不偏”“不易”,是治国不变之“常道”。聂氏对程朱理学推崇倍至,认为是万古不灭之学,当发扬光大,为此对《大学》的有关资料进行搜集、整理、注释,以恢复古本《大学》的原貌,著《古本大学通解》。此书在观点上与程朱理学保持一致,书的宗旨仍然是“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对那些以“正心”、“诚意”、“慎独”为本的观点表示了不同的看法。另著《中庸孟子说约》、《论语说约》二书,一依旧说,仍未脱朱熹《四书集注》的窠臼。其他诸书,均为研究音韵学的重要书籍。从《聂氏经学丛书八种》来看,聂氏长于阐发经书理论,短于考证训诂之学。目录:《易理象数合解》二卷,《古本大学通解》二卷,《论语说约》二卷,《读经析疑》二卷,《宫商角徵羽古声》一卷,《五声述古》一卷、《韵学古声》五卷。有清嘉庆至道光间刻本行世。

猜你喜欢

  • 易就

    六卷。明徐世淳(1584-1641)撰。世淳字中明,浙江嘉兴人。万历四十六年(1618)举人,官至随州知州,张献忠攻随州时战死,赠太仆寺卿,事迹见《明史·忠义传》。该书似儒家之语录,又似禅家之机锋,不

  • 清江碧嶂集

    一卷。元杜本(1276一1350)撰。本字伯景。号清碧。清江(今属江西)人。本读书能文,并经世致用,吴越岁饥,本上《救荒策》。江浙行省丞相忽剌术用其言,米价顿平。荐于武宗,召至京。不久,归居武夷山。文

  • 农书

    ①三卷。附蚕书一卷。《农书》,宋陈旉(1075——?)撰。陈旉,江苏人。陈旉博学多才,不肯为官,大约生活于北宋、南宋之间。洪兴祖为《农书》所作序中称,“西山陈居士,于六经诸子百家之书,释老氏、黄帝、神

  • 周渔璜年谱

    一卷。清陈田(1852-1923)编。陈田字菘山,贵州贵阳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进士,官至给事中。谱主周起渭(1665-1714),字渔璜,一字桐野,贵州贵阳人,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进士

  • 林外野言

    二卷。《补遗》一卷。元郭翼(1305-1364)撰。翼字羲仲。昆山(今属江苏)人。自号东郭生。又称野翁,而名其集为《林外野言》。翼另著有《雪履斋笔记》。翼学识渊博,终生不得志,故偃蹇学官,刻意于诗文。

  • 补辑朱子大学讲议

    二卷。清何桂珍(生卒年未详)撰。桂珍字丹畦,云南师宗(今云南师宗)人。道光十八年(1838)进士。授职编修。是书为其值上书房时所著。卷首有自序及进呈原疏。朱子绍熙五年(1194)召侍经筵时,著有《讲议

  • 东台县志

    四十卷。清姚兆昌、周右修,蔡复午、袁承福等纂,王恩元续修。姚兆昌,字醇庵,清顺天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县)人,嘉庆十三年知东台县事。周右,字寄庵,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监生,嘉庆二十年知东台县事。蔡复

  • 普济方

    四百二十六卷。明朱(生卒年不详)撰。朱橚,即周定王,明皇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此书为朱与教授滕硕、长史刘醇编辑的。此外还有《救荒本草》。本书刊于永乐四年(1406)(一说成书于十四世纪末)。朱氏喜研方药,

  • 忏花盦丛书

    三十五种,二百二十三卷。清宋泽元编。宋泽元字华庭,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不详。曾在惠州为官,丛书就刻于那个时期。此丛书所收前人著作内容博杂,经、史、子、集,四部著作都有,多为前人已经刊刻的。其中

  • 张小山小令

    二卷。元张可久(1270?-1348?)撰。可久字仲远,号小山,庆元(今浙江宁波)人。生卒年待考。尝仕为路史,转首领官。亦官桐庐典史。工散曲。著有散曲集《今乐府》、《吴盐》、《苏堤渔唱》、《新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