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槜李诗系
四十卷。清胡昌基(生卒年均不详)辑。胡昌基字云伫,平湖(属今浙江)人。此集为二函二十册,共四十卷。所收朱彝尊等一千九百三十家诗人之作,共三千九百余首。卷首有徐士芬、沈曾植等序,卷末有金兆蕃后序。劳乃宣序称,“是编克永其传之,匪易而词蔚之,功为不可没也。”此集有清宣统刻本。
四十卷。清胡昌基(生卒年均不详)辑。胡昌基字云伫,平湖(属今浙江)人。此集为二函二十册,共四十卷。所收朱彝尊等一千九百三十家诗人之作,共三千九百余首。卷首有徐士芬、沈曾植等序,卷末有金兆蕃后序。劳乃宣序称,“是编克永其传之,匪易而词蔚之,功为不可没也。”此集有清宣统刻本。
十卷。明蒲秉权(约1630前后在世)撰。蒲秉权,字度之,号平若,湖广永明(今湖南江永)人,生卒年未详。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任江西建昌令,举卓异,升吏科给事中,再起为两宁兵备道,转肃州副使。著
有清一代。三次纂修。始修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当年三月,清圣祖鉴于平定三藩叛乱和收复台湾以后,中国逐渐出现了一个统一、安定和繁荣的社会局面,于是下令纂修《大清一统志》,并以大学士勒德洪、明珠及徐
八卷。清牛运震(1706-1758)撰。运震字阶平,号真谷,又号空山,人称空山先生。滋阳(今山东兖州县)人。雍正十一年(1733年)进士,官平番知县,为忌者中伤,免官归,主讲晋阳、河东两书院。性好金石
二十八种,八十二卷 清钱熙祚(详见《守山阁丛书》)编。钱熙祚得张海鹏汇钞残本有二种:一种为《墨海金壶》,一种为《借月山房》。后将两种仿鲍延博《知不足斋丛书》体例,校刊付印。取《抱朴子》语,改《借日山房
二卷。清蒋廷黻(约1905前后在世)撰。蒋廷黻,字盥庐,号稚鹤,浙江海宁人。生卒年未详。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官吏部员外郎。宣统三年(1911)授广东韶州府知府,但未赴任。此编二卷。均辛丑(19
八卷。清顾文彬辑。光绪九年(1883)刻成。所收从唐代智永至明代董其昌。智永《千字文》为董其昌所藏,后归冯伯衡。缺“龙师火帝”以上数行。与薛绍彭西安刻本不同,其书气韵古质,非唐后人笔。古书迹失名者多,
八卷。清张远(约1692年前后在世)撰。张远,字超然,号无闷道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生卒年均不详。幼孤,从母陈氏学习诗书,及至青壮年,学贯经书史集,下笔有奇气,为避耿精忠乱侨居常熟。曾挟策游四方,
十五卷。明张次仲(生卒年不详)撰。次仲字元岵,海宁(今浙江海宁)人。天启元年(1621)进士,入清后不仕。除此书外,还著有《困学纪》、《待轩诗记》、《待轩集》等书。此书前有作者自序,自谓赋性颛愚,不敢
十六卷,首一卷。清姚鸿杰等纂修。姚鸿杰,山东巨野人,光绪十一年(1885)、十九年二次就任丰县知县。姚鸿杰首次到任即与丰邑名士议修县志,因离任作罢。光绪十九年再度莅丰,急邀诸同志申前议,就书院设局、采
二卷。旧本题宋王应麟撰,实乃后人伪作。王氏著作传世者较多,该书于诸家史志均不著录,且内容上抄袭《困学纪闻》,显系伪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