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经学通论

经学通论

五卷。清皮锡瑞(1850-1908)撰。锡瑞字鹿门,号师伏,湖南善化(今湖南长沙市)人,光绪八年(1882)举人。博闻强记,淡于荣利,精研汉儒经学,多所发明。曾讲学于湖南桂阳龙潭书院和南昌经训书院,任京师大学堂经学教习。一生著述甚丰。除《经学通论》外,主要著作还有《尚书大传疏证》、《今古文尚书考证》、《孝经郑注疏》、《经学历史》等。《经学通论》按《易》《书》《诗》《礼》《春秋》分为五卷,分别将汉代至清研究五经的主要观点加以汇集,并作了较系统的评判阐述。在“《易》论”中,论卦辞为文王作,爻辞为周公作之说,都无明据,当为孔子所作;论卦辞爻辞就是《系辞》《十翼》之说,于古无征;论汉初说《易》,皆主义理,切人事,而不言阴阳术数;论阴阳灾变为《易》的别传;论孟氏为京氏所托,而虞氏传孟学又偶有出于道家者;论王弼以十篇说经颇得费氏之旨等等,均较惬当。只是论焦循以假借说《易》本于《韩诗》,能发前人所未发,学者当援例推补,则失之审慎。在“《书》论”中,锡瑞虽主今文经学,但少门户之见,持论较为圆通。如论伏生所传今文不伪,治《尚书》不可背离伏生《大传》最初之义;论伏生之传以后,《史记》引《尚书》多同今文,不当据为古文;论《禹贡》山川,当据经文及汉人古义解之,不得从后起之说等等。但据《洪范》中“天乃锡禹”,谓三国魏时张掖涌石有牛马之形及“大讨曹”字,足见祥异之兆,有不能据理来断定有无的现象。这种信伪为真的作法,未免可笑。在“《诗》论”中,谓毛传不及三家诗,略举典礼数条即可证;谓毛序不知出自何人,或以为在毛公之前,是子夏;或以为在毛公之后,是卫弘,其实都无明文可证。三家诗亡佚后,没有比毛诗更古的。无论如何,毛诗都在郑玄之前出现,不必争论究竟何人所作。实为有识之论。在“三《礼》论”中,谓三《礼》之分,从郑玄始;谓三《礼》皆周代之礼,不必聚讼纷纭,当观其通;谓《周官》当从何休之说,出于六国之时等等,都能言之成理。又论《王制》为今文大宗,即《春秋》“素王之制”,这是沿袭他人之说,不可深信。在“论《春秋》”中,谓《春秋》是创作不是抄录,是作经而不是作史;谓《春秋》大义在诛讨乱贼,微言在改立法制;谓《春秋》改制,如同今人言变法等等,都较好地阐发了孔子写《春秋》的意旨。《经学通论》可视为皮锡瑞治经的代表工作,也是一本读经入门书。《经学通论》有光绪三十三年思贤书局刻《皮氏经学丛书》本、《师伏堂丛书》本,商务印书馆1930年出版的《万有文库》本,中华书局1954年、1982年据《万有文库》本出版的单行本。

猜你喜欢

  • 天外谈

    四卷。清石庞(约1692前后在世)撰。石庞,字天外,安徽太湖人,生卒年及生平皆不详。为人小有才而未读书,石庞工曲,著有《姻缘梦》传奇,演木泾与田娟娟恋爱故事。是集为诗文别集,其诗文皆纤仄佻巧,坠入魔趣

  • 史评辨正

    四卷,清黄鹏扬撰,作者生平事迹见前《读史吟详》条。《史评辨正》一书取历代史评,论断其是非。每条之前都先列出前人之语,其次再申明作者自己的看法观点。书前自序所论评史中有“三病”、“四宜”等说,颇为切中历

  • 春秋存俟

    十二卷。《总论》一卷。明余光、余竑同治。余光字希之,郡诸生,有文名,湛心著述,著有《春秋存俟》、《李贺诗注》及《耐庵集》。余竑字赓之,崇祯丁丑(1637)进士,以制举业与同年生夏允彝、陈子龙齐名,授宣

  • 桃花扇

    二卷。清孔尚任撰。孔氏,字号生平见《小忽雷》条。孔尚任早年便留意于南明兴亡史事,他曾于亲友、交识处广搜轶闻,又从一些载记中采录史实,准备写一部反映南明兴亡的传奇。康熙二十四年(1685)孔尚任入仕后,

  • 清芬堂存稿

    八卷。清胡会恩(约1670年前后在世)撰。胡会恩,字孟纶,号苕山,德清(今浙江德清县)人,生卒年不详。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官至刑部尚书。著有《清芬堂存稿》、《赓飏集》等。胡会恩、馆阁诸诗,曾别

  • 西村诗集

    二卷。《补遗》一卷。明朱朴(约1515年前后在世)撰。朱朴,字元素,浙江海盐人。生卒年不详。朴不乐仕途,正德、嘉靖年间与文徵明、孙一元相唱酬。著有《西村诗集》二卷,《补遗》一卷。然太仓,历下之时,七子

  • 自知堂集

    二十四卷。明蔡汝楠(1516-1565)撰。蔡汝楠生平详见《说经札记》条。是集为蔡汝楠诗文集。凡二十四卷。其中诗七卷、文十七卷。为汝楠自己编定,由其门人朱炳如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刊行。前有嘉靖二

  • 耐俗轩诗集

    三卷。清申颋(约1692年前后在世)撰。申颋,字敬立,河北永年人,生卒年不详。明崇祯太仆寺丞申佳允之孙,申涵光之侄。申佳允著有《君子亭集》;申涵光著有《聪山集》,申涵光以杜甫为宗。申颋家学渊源深厚,工

  • 孟子识

    一卷。日本物茂卿撰。是书不分章节,系杂记体。有涉议论者,有涉考证者,其独到之见往往与古契合。由立于汉宋学派之外,不为所囿。如其解“五十衣帛,七十食肉”,引《王制》“六十非肉不饱,七十非帛不暖”以为人饮

  • 考工释车

    一卷。清张象津撰。象津字汉渡,号莪石,别号雪岚,新城(今属山东)人,官至济宁州学正。张氏以为,周制车名甚繁,不外大车、小车二端,乃取《考工记》中论车者,加以注释,于小车注释尤详,大车附见于后,遂成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