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传释词续编
二卷。清孙经世撰。孙经世(1783-1832)字济侯,号惕斋,惠安(今福建惠安县)人。诸生,师从陈寿祺,精经学小学。尚著《尔雅音疏》、《经典释文辨证》、《韵学溯源》、《说文说》等多种。《经传释词续编》包括《经传释词补》及《经传释词再补》。《补》共收“庸”、“一”、“乃”、“尔”、“耳”、“纵(从)”、“能”、“将”、“者”、“诸”、“非”、“未”等十二个虚字;《再补》收“而”、“如”、“若”、“然”四个虚字。《续编》对《经传释词》的训解有所增补订正,如“庸”字,《经传释词》训为“词之用”,及“犹‘何’也;‘安’也;‘讵’也”;《补》则增补其义为“犹‘遂’也”、“犹‘将’也”。例证亦有增补,如《经传释词》引《书·皋陶谟》“帝庸作歌”以证“庸”为“词之用也”,《补》则增补云“帝庸作歌”,《史记夏本纪》作“用此作歌”,以证“庸,用是也”。《续编》体例一仍《释词》之旧,引证颇丰赡,训释亦谨严。《续编》有道光二十三年刊本。同治七年(1868年)成都书局《高邮王氏〈经传释词〉并惠安孙氏〈补〉〈再补〉合刊》本,将《经传释词》《经传释词补》《经传释词再补》汇印为一册。1956年中华书局《经传释词》新印本,亦附《补》及《再补》。
二卷。清孙经世(详见《惕斋经说》)撰。按陈金城所撰经世传称,经世见王引之《经传释词》,因而撰成《释词附录》八卷。现本书只有二卷,大约是刊印此书时有所删并,而把《释词附录》改为《经传释词续编》。本书卷一,从“而”字至“即”字,共六个字;卷二,从“与”字至“未”字,共十六字。全书共计二十二字。与王引之《经传释词》相同的,有“而、如、若、然、则、即、与、抑、庸、、乃、尔、耳、将、者、诸、非、未”,共十八个字。其中“而”字六例,“如”字六例,“若”字十一例,“然”字六例,“则”字八例,“即”字三例,“与”字一例,“抑”字一列,“庸”字一例,“一”字一例,“乃”字七例,“尔”字三例,“耳”字二例,“将”字二例,“者”字一例,“诸”字四例,“非”字一例,王引之《经传释词》都已有,经世则增加其证据,其他各字各例都是补王书所未有,与王书相辅相成。光绪间,蒋凤藻心矩斋刊刻此书,空缺了“则、即、与、以、必、抑”六个字,又打乱了各字前后的秩序,强行分为《补》与《再补》,应是根据残本而付印。有道光二十三年刊本。《经传释词补》一卷除有心矩斋丛书本外,还有私立北泉图书馆丛书本,《经传释词》中华书局1956年本附录有《补》及《再补》,并标明“孙经世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