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簠斋尺牍

簠斋尺牍

① 不分卷。清陈介祺撰。陈介祺,详见《簠斋金石文字考释》条。本书以册记,书中所录各信,均为陈氏与吴大澂讨论金石的函件。信尾所署年月,起自同治元年(1863),至光绪五年(1879)。信中所考订商榷者,多关于金石文字之学,唯金多于石。而属于金者,又以三代彝器多于秦汉以后杂器。书中独具匠识及精引之语,有的彼有而此无,亦有彼无而此有者。两书宜于互证,而不容偏重。关于金石文字考释,陈在信中说,今之释古文者,书缺有间,以意为之者,其推阐不可不详,断制不可不谨,不要矜为创获,顾此失彼,释甲忘乙,自误以误人。陈氏此说,洵为千古名言。有1919年“涵芬楼”石印本。② 不分卷。清陈介祺撰。陈介祺,详见《簠斋金石文字考释》条。本书十二册,一至三册为致潘伯寅书信,四至七册为致王懿荣书信,八至九册为致鲍康书信,十册为致雨帆、韦卿、味琴诸人书信,十一、十二册为致吴云书信。九册前有鲍康题记,十册后有鲍康录存,及陈氏致鲍康、潘伯寅、王懿荣之书稿。十二册末有陈敬第跋。从跋中可得知,此十二册为陈敬第所辑。前十册为陈介祺手迹,后二册为其假录陈氏书稿。考各册牍尾年月,致潘伯寅书起自同治十三年(1874)十月至光绪二年(1876)十月,致王懿荣书起自同治十二年(1873)九月至光绪十年(1884)五月,致鲍康书起自同治十一年(1872)二月至光绪二年(1876)闰五月,致吴云书起自同治十一年(1872)三月至光绪十六年(1890)二月,其致雨帆、韦卿、味琴之书则在光绪元年、二年(1875、1876)之间。上述诸人,皆有金石之好,因而时以文字往复,函牍交驰,一器一文,互相探讨,必求其当。遇有疑义,虽问难至于再三亦不嫌烦。清代金石学家,抉择至精,收藏至富者,唯陈氏一人。惜其矜慎太过,不轻易落笔,故生平著述甚少,留下来的主要是一些书信。他在致潘氏信中说,吉金文字应以义理定之,可期清真雅正;如以字测之,则易有支离芜杂之弊。他在致吴云信中说,对于金石,释以多见为第一,考经为第二,证许为第三;有据者则断之,无据者不可徒博,以至愈引愈远,更加不当。有1919年“涵芬楼”石印本。

猜你喜欢

  • 诗伦

    二卷。清汪薇辑。汪薇字辱斋,广东新安(今宝安)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谁谓诗之作非以明伦,而伦之外又别有诗呢?”作者以“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五伦为纲而采其诗之有合于此者辑为一编,略为批示

  • 禹贡示掌

    一卷。清尤逢辰撰。尤逢辰字霭庭,江苏元和(今江苏省吴县)人,诸生,官荥泽县主簿。卷首有自序,认为注《禹贡》者,莫详于胡渭《禹贡锥指》,只是该书繁复难读,于是尤逢辰便节其大纲,以己意联缀成文,使之便于习

  • 强识编

    四卷,续一卷。清朱士端撰。士端字铨甫,江苏宝应县人,道光元年举人。士端曾住在王引之家,得亲炙其父念孙,饱闻王氏父子之论,故于声音训诂之学,俱有心得。此书大旨与《经义述闻》相近,而精则不及。如释《诗·载

  • 开元录

    见《开元释教录》。

  • 四书注说参证

    七卷。清胡清焣撰。胡清焣字思平,安徽绩溪(今安徽绩溪)人,胡秉虔的祖父。是书首有清焣自序,言其“极尊信朱子,然意有所见,或与朱子不同,不欲锢没,故为参证以质之”。书成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书中有

  • 周易颂

    二卷。明方时化撰。该书是方氏《易》学的第二种。上下卷各有九十“颂”,前后泛言象数,中间除个别两卦共一颂外,大都每卦一颂。颂的内容仍不脱佛家宗旨,书之体例则欲仿焦氏《易林》。《四库全书总目》据江苏周厚堉

  • 兼山堂集

    八卷。清陈锡嘏(163-1687)撰。陈锡嘏,字介眉、号怡庭,浙江鄞县(今宁波)人。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他长于八股文,以经学著名。以父老为由告归,不久卒。是集为慈溪郑梁所选,有文

  • 无梦园海集

    三卷,漫集二卷,车集三卷。明陈仁锡撰。陈仁锡,字明卿,长洲人,天启进士。授编修。典诰敕,以不肯撰魏忠贤铁卷文落职。崇祯初召复官。累迁南京国子祭酒。其以出仕不逾年即归,尝为诗曰,“家临葑水绝尘喧,常任萧

  • 毛诗札记

    一卷。刘师培(1884-1920)撰。师培著有《尚书源流考》,已著录。该书对诗义的训诂和解释多依据《尚书源流考》一书,触类旁通,用来修正疏家的失误。由于刘师培对于训诂学的研究造诣极深,因此能够用传例来

  • 大学经传要录

    清贾之彦撰。之彦字汉公,河南洛阳人,康熙三十年(1691)进士。官至陕西会宁县知县。著有《恭绎圣谕条讲》、《幼学格言要录》诸书。尝以为学者读圣贤书,非徒以资进身,必有全体大用之学,以为善身辅治之具。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