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等韵简明指掌图

等韵简明指掌图

图一卷,论一卷。清张象津撰。象津字汉渡,山东新城人。尚著《白云山房诗集》、《白云山房文集》、《考工释车》、《离骚经章句义疏》等。张氏嘉庆乙亥年(1815年)自序云:“今年诸孙幼稚者,欲使知平仄,其才敏钝不一,不可口传,欲为简明图,使有持循,乃取《字典》等韵图复加寻绎,忽若别有所见,乃为此图而各为记以附之。”可见这部韵图是张氏仿照《康熙字典》卷首所附韵图编制的。书分十二摄,又分开合正副韵。十二摄为:迦裓根歌高干冈该钩庚傀歌。歌摄重见,作者注一作革歌切,一作革波切。声母分为牙、舌头、重唇、齿、舌上、轻唇、半齿半舌七音,辖十九个声母。声调分为平、上、去、入、下平五类。图例横列声母,纵分四栏列开合正副四呼,交合处有音有字者列字,无字者列反切。张氏说:“十二天地之全极,……则声之全数固宜为十二矣。然取等韵读之,只得十一声,旧疑为限于乡土,因问登州牟卢波及大名王生渠,亦谓然。盖第二结摄与第十二歌摄不能分也。分读之则又与他韵相混。今再检等韵,其结摄正开、正合皆无字,惟副开、副合有字;歌摄则正开、正合皆有字,而副开、副合无字,再以他摄之开合法例按诸二摄,乃悟结摄之正开、正合无字者,其音即歌摄正开、正合之字也。歌摄之副开、副合无字者,其音即结摄副开、副合之字也。由是言之,则为等韵者于十二摄亦止得十一声矣。”张氏认为《字典》所附之《字母切韵要法》所分的结摄〔ie〕及〔ye〕韵,与歌摄的〔o〕〔uo〕韵合在一起,认为它们恰是互补关系,所以不立结摄,说明此时的〔ie〕〔ye〕韵(为原入声韵变来)可能也读为〔io〕〔yo〕,或〔ie〕〔io〕等两读,所以张氏认为可归为一摄。结摄取消之后,为了凑足十二之数,重列歌摄,以补结摄之虚位。大概此时的歌摄字既可读〔o〕(革波切),又可读〔〕(革歌切),故可分立两韵。这是张氏这部韵图分韵的主要特点。是书汇入《白云山房集》,有道光十六年(1836年)张绳武等拜经堂刊本。

猜你喜欢

  • 古今类腴

    十八卷。未著撰者姓名。书前有吴一鹏序谓是王麟洲所作。王麟洲为王世懋之别号。此书分十门,一百二十一子目。采掇成语,以备举业之用。似坊刻之陋本,不似王世懋之作。

  • 饮膳正要

    三卷。元和斯辉撰。和斯辉,又作忽思慧,生卒年及籍贯均不详。延祐年间曾任饮膳太医,著有《饮膳正要》一书。是书主要记载和氏任饮膳太医期间,取进献给皇帝的奇珍异馔、汤膏煎造及各家本草、名医方术和每天所用的粮

  • 发墨守评

    一卷。清刘逢禄(详见《尚书今古文集解》)撰。东汉著名今文经学家何休曾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废疾》三书,尊《公羊传》而排《左传》、《穀梁传》。著名古文经文家郑玄著《发墨守》、《箴膏肓》、《

  • 明宫杂咏

    二十卷。清饶智元(生卒年不详)编。饶智元,字珊叔,湖南长沙人,此书《杂赋》,为明代史事。辑上起洪武,以及南明福王、唐桂王等遗闻佚事。其未纪年号和不易区别者,列入《杂缀》,末附《叙目》二卷。是仿严遂成《

  • 左氏讨

    一卷。左氏论一卷。明冯时可(见《左氏释》)撰。《明史·艺文志》各作二卷。二书以自己的观点,品评《左传》纪事的是非曲直,但往往失于迂曲。黄虞稷评论道:“《讨》不如《论》,《论》不如《释》。”二书原与时可

  • 秀岩集

    三十一卷。清胡世安(?-1663)撰。胡世安生平详见《大易则通》(辞目)。是集为胡世安诗文集。凡三十一卷,诗二十二卷、文九卷。据集前作者顺治三年(1646)自序称:“己卯(1639)秋以前稿,因罗兵燹

  • 勿庵历算书记

    一卷。清梅文鼎撰。梅氏著述推步之书计六十二种、算书二十六种,是编将各书撰写的主旨加以题解式的说明,其中述及古今中外历术诸家之源流得失,颇为客观。梅氏自著亦可从中得其大概。有知不足斋本,八千卷楼有抄本。

  • 九经字样

    一卷。唐唐玄度(生卒年不详)撰。玄度为文宗开成间(836-840)翰林待诏,据《唐会要》云:“太和七年(834)二月,敕唐玄度覆定石经字体。十二月,敕于国子监讲论堂两廊,创立石九经。”玄度《九经字样》

  • 高唐州续志

    二卷,首一卷。清毕一谦修,耿举贤纂。毕一谦字益之,满洲镶蓝旗人,贡监出身,乾隆七年(1742)任高唐州知州。耿举贤,邑人,举人出身。毕一谦莅任后,见旧志体制、叙述,皆有未备。欲重为修纂。又因距前志仅三

  • 尚书大夏侯章句

    一卷。汉夏侯胜撰,清马国翰辑。夏侯胜,西汉中叶人,生卒年不详。胜字长公,东平(今属山东省)人,西汉经学家,官至太子太傅。师从夏侯始昌学《今文尚书》,又问学于欧阳生,称“大夏侯”,其《尚书》之学称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