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章氏遗书

章氏遗书

三十卷。《外编》十八卷。《补遗》一卷。《附录》一卷。《校记》一卷。清章学诚(1738-1801)撰。章学诚字实斋,号少岩。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清代史学家、思想家。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官国子监典籍。章学诚一生家境贫困,因此,早年依就朱筠,晚年依就毕沅。先后主讲于定州定武书院、保定莲池书院、归德文正书院等,并为南北方志馆主修方志。在哲学上,他认为,道是事物之客观规律,“求道”应根据事物实际考察。在史学上,认为“六经皆史”。主张治经以考证史料与发挥义理相结合,把治理引向治史。在学风上,主张治学思想应与新时代同步。论文,反对泥古,批判了当时桐城派流弊。所著《文史通义》几与唐刘知几的《史通》并称史学理论名著;所著《史籍考》,拟尽收史籍目凡例、总目达三百二十五卷,但书未成。曾主编《湖北通志》。现存遗稿数十篇,可推知其省志框架。另著有《戴重事录》、《实斋文集》等。《章氏遗书》前六卷为《文史通义》内篇,卷七至卷九为《文史通义》外篇。内篇包括从易书诗礼开始,通义经解、继尔原道、原学、博约、言公、史德、史释、史注、天喻和师说等;外篇除史学论述之外,尚包括例议、撰著、书后、篇后、赠答、论书、家书、杂说等。卷十至十二为《校雠通义》内篇;卷十三为《校雠通义》外篇,其内容包括九篇校雠学理论论述外,尚有九篇关于《汉志》校雠文章和二十一篇书后叙例;卷十四至卷十五为《方志略例》,内容包括九篇纂修方志理论文章、十一篇方志序文,志后和亳州天门等县志例议;卷十六至卷二十三为《文集》,内容包括公祠记、祠堂碑、洪山寺碑、公墓碑、墓志铭、墓表、家传、别传、列传、祭文、题记、题辞等;卷二十四至卷二十七为《湖北通志检存稿》。内容包括《湖北通志》之序文、凡例、目录、叙例和传记等。卷二十八至二十九为《外集》,内容为前者之补遗;卷三十为《湖北通志未成稿》,内容包括理学、文苑、忠义、孝友、孝义、艺术、烈女、仙释八篇文稿。《章氏遗书外篇》包括《信摭》、《乙卯杂记》、《丙辰杂记》、《知非日札》、《阅书随杂》各一卷,《永清县志》十卷,和州志三卷。另有《补遗》、《校记》、《附录》各一卷,列于书末。此书现存为十七种本(足本),另有七种本、三种本、三种本、二种本和单刻本。此书有民国十一年(1922)吴兴刘氏嘉业堂刻本、民国二十五年(1936)商务印书馆排印本和1982年北京文物出版社刻本行世。

猜你喜欢

  • 叙异斋文集

    八卷。清赵衡(生卒年未详。)撰。赵衡字湘帆,河北冀州(今冀县)人。光绪举人。因善《韩诗外传》之说,故以“叙异”自名其斋。曾任信都书院监院,司书籍之责四年。以古文名一时。赵衡曾伴清代古文大家吴挚甫出游,

  • 神僧传

    ①九卷。明成祖朱棣(1360-1424)编著。朱棣是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洪武三年(1370)封为燕王。他“智勇善用兵”,在多次率军征讨蒙古的戎马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政治军事斗争经验。史载他智

  • 竹裕园笔语

    十二卷。清李曰涤(生卒年不详)撰。李曰涤字亦白,临川(今江西省临川县)人,明朝岁贡生。《竹裕园笔语》是李曰涤的一部杂编之作,此书以编聚其平生杂著为宗旨,一记述《迩言》一卷,都是辨论分析事理之谈。二记述

  • 丛刻三种

    十卷。不著编者姓名。收《再生纪略》二卷、《哭庙纪略》一卷、《觉觉哉笔记》七卷。《再生纪略》作者陈济生甲申年(1644)入京,时值李自成入京,清兵入关等明末国变,这里追记其事而成该书。《哭庙纪略》记顺治

  • 昼帘绪论

    一卷。宋胡太初撰。胡太初,天台(今属浙江)人。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太初舅陶某出任香溪知县,太初著县令居官之道十五篇以赠。淳珰十二年(1252),胡太初知处州,次年,又得原稿,遂屡版刻书,发放属

  • 古音余录

    五卷。明杨慎撰。杨慎事迹见“俗言”。书后有杨慎后语云:“《古音略》既勤梓人,大理董生难尤数数是者,则进而称曰:‘先生是书行,转注昭矣,然尚犹颇有遗余焉,则复采拾得千若字。’予为删润,以为《古音余》。”

  • 延祐四明志

    二十卷。元马泽修,袁桷撰。袁桷,字伯长,号清容居士。浙江鄞县人。少为丽泽书院山长。大德初,阎复等荐为翰林撰修,累迁至侍讲学士。袁桷博闻强记,熟悉掌故,精于史学,曾参修宋、辽金三史。又奉诏撰修无成宗、武

  • 忠穆集

    八卷。宋吕颐浩(?-1139)撰。吕颐浩,字元直,乐陵(今山东乐陵县)人。进士出身。累官为太府少卿、直龙图阁、河北转运副使,升侍制徽猷阁,都转运使。高宗时,知扬州,进户部尚书。建炎三年(1129),拜

  • 吏部铨选汉官品级考

    四卷。不著撰人名氏。本书也是锡珍等奉敕撰修的八十七卷书的一部分。共分四卷。卷一,自正一品至从四品;卷二,正五品至从六品;卷三,正七品至从八品;卷四,正九品至未入流。书末附有“铨选汉军品级考”,所述自内

  • 道德经注

    二卷。附《阴符经注》一卷。清徐大椿(详见《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撰。《道德经》流传至清代,为其作注者已达数十家甚至上百家。众家之注各立一说。自清世祖福临始,对诸家之说概而论之。或非以“失其意”,或议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