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同子瞽说
一卷。明苏伯衡(生卒年不详)撰。苏伯衡字平仲,金华(今属浙江省)人。本宋苏辙之后裔,因苏辙之子苏迟守婺州,而举家迁往婺州。苏伯衡博洽群籍,精于古文辞。元末贡于乡,洪武初征入礼贤馆,后为国子监学正,以荐擢翰林院编修,乞省亲归。宋濂以翰林承旨致仕,荐苏伯衡以自代,以疾辞。后聘主会试,为处州教授。以表笺忤旨逮治,卒于狱中。著有《空同子瞽说》、《苏平仲集》等。此书仿诸子文体,采用托物寓意的方法,表述自己的见解。收入《苏伯衡文集》十六卷中。
一卷。明苏伯衡(生卒年不详)撰。苏伯衡字平仲,金华(今属浙江省)人。本宋苏辙之后裔,因苏辙之子苏迟守婺州,而举家迁往婺州。苏伯衡博洽群籍,精于古文辞。元末贡于乡,洪武初征入礼贤馆,后为国子监学正,以荐擢翰林院编修,乞省亲归。宋濂以翰林承旨致仕,荐苏伯衡以自代,以疾辞。后聘主会试,为处州教授。以表笺忤旨逮治,卒于狱中。著有《空同子瞽说》、《苏平仲集》等。此书仿诸子文体,采用托物寓意的方法,表述自己的见解。收入《苏伯衡文集》十六卷中。
四卷。清金艺原辑。金芝原字寿潜,此为刻明清人书各二卷。第一卷为明代沈周、吴宽、祝允明、文征明、王宠等人书。第二卷为明代董其昌书。第三卷为明代姜宸英、释正谊、恽寿平、汪士鋐。第四卷缺。此帖选书颇精,摹勒
①十卷。清高国楹修,清倪藻垣纂。高国楹,乾隆初年任平湖县知县。《平湖县志》乾隆十年(1745)刻本,全书十卷,分为:卷一舆地志,目为图说、建置、星野、疆域、山川、城池、津途、坛庙。卷二食货志,目为户口
八卷。明朱弥钳(约1506前后在世)撰。朱弥钳号秋江翁,(生卒年不详)。唐庄王址址次子。初封文城王。后以子宇温嗣封唐王,朱弥钳亦追封唐王,谥曰恭。《明史》唐王传称其有学行,孝友笃至。著有《谦光堂诗集》
六卷。明谢一夔(约1460年前后在世)撰。一夔字大韶,又字襄虞。江西新建人。生卒不详。天顺四年(1460)一甲第一人。授翰林修撰,升左春坊左谕德,进翰林院学士、礼部右侍郎、工部尚书。卒赠太子少保。此编
一卷。清徐履谦撰。履谦,石埭(今安徽石台)人。该书摘录春秋时的重要史事,加以排比。有民国辛未(1931)铅字排印本。
二十卷。明朱元璋(1328-1398)撰。明巡按直隶督学御史姚士观、南京户部督储主事沈铁同校刊。朱元璋,即明太祖。幼名重八,又名兴宗,后改名元璋,字国瑞。濠州钟禹(今安徽凤阳东)人。少时在皇觉寺为僧。
一卷。元代刘惟志撰。刘惟志,仕履生卒不详。达州(今四川达县)人。该书摘录古人论书之语,分为四目:六书、六体、书法、书评。所摘选的内容十分简略。关于该书名,大概原书名为《字学新书》,而刘惟志摘抄其中。《
无卷数。清朝李开先撰。李开先字传一,长寿人。与明朝嘉靖中太常寺卿李开先同名同姓,但并非一人。其易学受于乡人来知德(来知德虽然是嘉靖三十一年(1552)举人,但其授待诏则在万历三十年(1602),下距明
十卷。清汤之锜(1621-1682)撰。汤之锜,字世调,宜兴(今江苏宜兴)人。入清屏居田野,仿高攀龙复七规,春秋两会,四方学者翕然宗之。延陵书院、东林书院聘为主讲,皆不就。人称“默高先生”。著有《偶然
一卷。清马国翰(详见《玉函山房辑佚书》)辑。该书是《春秋纬》之一,又名《春秋汉含》、《春秋汉含孳》。说孔子作《春秋》,为汉制法,获麟为汉家受命之瑞,预示刘季继起为王,汉室孳生,故名《汉含孳》,旧有宋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