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离骚节解

离骚节解

一卷。卷首附《离骚正音》。《离骚本韵》。《离骚节指》。清张德纯(生卒年不详)撰。张德纯,字能一,号松南,长沙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官常山知县。著有《离骚节解》、《孔门易绪》。卷首为作者《自序》,说明成书经过;后为《离骚正音》、《离骚本韵》、《离骚节指》,下为校订、校字人。《节解》正文前有小序,题下有题解,一般以四句为解,再并解为节,全诗共分十三节。先言训诂,后释章义,每节有节旨,亦偶言诗文脉络。最后为其子的跋文,叙述其父聪颖、文才及行迹、著述。张氏对屈原及其诗文给予高度评价,小序称:“然而灵均之文,上嗣四始,下开百代,超前轶后,独自成家”。此书非为著书而著书,乃久积体会而成,时有前人说法归纳,但言简而切旨。如对《离骚》首八句归纳为:“首溯乎此,以见己之与楚同源共本,世为宗臣,是思深而义厚也,便有不能传舍其国,行路其君也明矣”。既概括了段旨,也揭示了诗人用意。《离骚正音》列举《离骚》一百六十字,以直音、反切、标声调注音,亦偶注形义。《离骚本韵》以两韵为一组,共九十二组,有“通例”、“变例”、“正得本音”、“本音非叶”等语,有其侄士俊四处校正。对“占”(“命灵氛为余占之”)“慕”(“孰信修而慕之”)则不知所从。《离骚节指》将《离骚》划分十三节,标明每节共几解,并简言节旨及写法,与《节解》分节、概括节旨一致。版本有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读书松桂林精刊本、天一阁、南京图书馆、东北师范大学藏。清乾隆五十年(1785)梓州郡署重刊朱墨套印本,浙江图书馆藏。

猜你喜欢

  • 午风堂诗集

    六卷。清邹炳泰(1741-1820)撰。炳泰字仲文,号晓屏,江苏无锡人。乾隆进士,累官吏部尚书,加太子少保,协办大学士,遇事持正,人不敢于以私。嘉庆间兼顺天府尹。林清变起,未能先事觉察,降中允。至仕归

  • 粤滇纪略

    八卷。清无锡九峰居士撰。作者生平不详。是书前有弁言,记事起自顺治三年(1646年),永历帝在粤东即位,止于顺治十六年(1659年),吴三桂收复云南,永历帝被执,凡十四年。纪年兼采南明、清朝年号,每年分

  • 才人福传奇

    二卷。清沈起凤撰。其生平见《报恩缘传奇》条。本剧写张幼于放诞不羁,与苏州名妓李灵云狎,有终身约,居李家,开一店,出招牌曰:“百病不医,专医诗病。”一日唐寅、祝允明来访,谈及佳人,唐称道其伯母婿沈道宗之

  • 香草校易

    五卷。清于鬯撰。于鬯字香草,江苏南汇人。作者于群经皆有校语。《香草校易》即其一。此书立说以汉易为宗,于各家之说能够择善而从,故其观点多有可称道之处。如择“地势坤”时说“坤”本作“巛”,而“巛”当读为“

  • 意见

    一卷。明陈于陛(生卒年不详)撰。陈于陛字元忠,南充(四川省南充市北)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万历初以翰林院编修参预编纂世宗、穆宗两朝实录,累迁礼部尚书,领詹事府事。于陛少从父习国家故实。为史官,

  • 邵阳县志

    ①四十九卷,首一卷,清唐凤德修,黄崇光等纂。唐凤德,字梧庄,河南邓州人,曾任辰州粮捕和邵阳县知县。黄崇光,字歉山,安化人,曾任翰林院庶吉士和宝庆府学教授。《邵阳县志》嘉庆二十五年(1820)刻本,共四

  • 北庐诗钞

    二卷。清陆毅撰。陆毅,字士迪。生卒年、仕履、里籍均不详。此集为陆毅诗集。分上、下二卷。上卷为古今体诗二百零八首,卷下亦古今体诗二百五十六首。其五、七言近律追琢工秀,恬淡自然,修辞典雅、托意遥深,气韵沉

  • 中国西部考古记

    民国色伽兰(V,Segalcn)撰。色伽兰,法国人。民国三年(1914),法国教育部、考古学院遣色伽兰等人测量扬子江上流水道,并考察四川省内古物。此编为其考察的第一份报告书。书分四章,为中国古代石刻、

  • 螺江日记

    八卷。清张文梵(详见《大学偶言》)撰。是编杂记经史,提解疑义。文梵师出毛奇龄,《尚书》笃信古文,《大学》遵用古本,皆守奇龄之说。论述广博,能言善考,但也往往存在失证之处。如论汉武帝元狩年间造银锡称白金

  • 征缅纪略

    二卷。征缅纪闻,三卷。清王昶(1725-1806)撰。王昶,字德甫,一字琴德,号兰泉、述庵。青浦(今属上海)人。乾隆进士,授内阁中书,值军机处,累迁刑部郎中。从征缅甸和金川,归历任吏部员外郎、按察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