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神农本草经 赞月令七十二候赞

神农本草经 赞月令七十二候赞

神农本草经赞》三卷,《月令七十二候赞》一卷。清叶志诜(生卒年不详)撰。叶志诜字东卿,湖北汉阳人。官至兵部郎中。博学好古,为金石专家,收藏颇丰。其子名琛,官至两广总督。叶氏重视养生、针灸之术。著有《观身集》、《颐身集》等书。辑有《汉阳叶氏丛刻医类七种》,此书为七种之一,书中取孙星衍、孙冯翼所辑之《神农本草经》药分三品之法,共载药三百六十五种。每药先列《本经》原文,后作四言赞文一篇,文下附有注解,注明别名、出处、形态、功用等。又自注其赞文中所引经典,于古今本草注说,颇多所取。内容丰富,旁征博引。书后附《月令七十二赞候》,按十二月之序,详述七十二候节令之变,考证古代节令之异同沿革,注中引证经义。有道光三十年(1850)粤东抚署刊本(即汉阳叶氏丛刻医类七种)、1936年上海世界书局排印《珍本医书集成》本。

猜你喜欢

  • 香案牍

    一卷 明陈继儒(详见《邵康节外记》)撰。陈继儒曾自命隐士,居小昆山,而又周旋于官绅之间,又自称善于鉴别书画,然而又常常出错,受时人讥讽。陈继儒撰《香案牍》,书中叙述神仙故事,载录自轩辕以下七十二人,都

  • 夏小正传笺

    一卷。清沈秉成(生卒年不详)撰。沈秉成,字仲夏,浙江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咸丰六年(1856)进士,官至安徽巡抚。此书成于同治二年(1863),正其官翰林时。沈氏自谓“《夏小正》自六朝以来已别行;宋政

  • 殷墟书契菁华

    不分卷。清罗振玉编著。罗振玉,详见《殷墟书契》条。罗氏在该书自序中说,他搜集殷墟遗文,得甲骨逾万,把其中重要的拓本编成《殷墟书契》一书,而他所藏的最大的骨片,尚未拓墨,为了使其不致淹没不传,于是排照精

  • 后汉纪

    三十卷。东晋袁宏(328-376)撰。宏字彦伯,小字虎。东晋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文学家和史学家。善清谈,初为安西将军谢尚参军,后迁大司马桓温的记室,转吏部郎,出为东阳太守。撰《后汉纪》三十卷,另

  • 六书长笺

    七卷。明赵宦光撰。参见《说文长笺》。此书与《说文长笺》合刻,本为一书。以许氏叙内释六书之义者分为前六卷之首,以下备列班固、卫恒、贾公彦、徐锴、张有、郑樵、戴侗、杨桓、刘秦、余谦、周伯琦、赵古则、王应电

  • 惜抱轩笔记

    八卷。清姚鼐(1732-1815)撰。姚鼐字姬传,室名惜抱轩,世称惜抱轩先生,安徽省桐城县人。乾隆进士,历官刑部郎中,入四库全书馆为纂修官。后乞养南归,历主江宁、扬州等地书院达四十年。受业于刘大槐,博

  • 三楚新录

    三卷。宋周羽撰。周羽,宋初人,籍贯不详,曾任贵州修仁令、儒林郎试秘书省校书郎。三楚即长沙马殷、武陵周行逢、江陵高季兴,三人皆据楚地称王,《三楚新录》论次其兴废本末,以一国为一卷。书中与正史记载多有不合

  • 疑狱

    见《疑狱集》。

  • 道德真经义解

    四卷。宋息斋道人(生卒年不详)撰。息斋道人,即李嘉谋,字息斋,四川双流(今属四川成都南)人,曾官任襄阳府宗正丞。传说他精通道术、儒学,晚年信道。撰有《道德真经义解》、《元始说先天道德经注解》等。宋人研

  • 兰溪县志

    七卷。清刘芳哲修,郭若绎、章允奇纂。刘芳哲,兰溪县知县。兰溪志,始修于明正德间,再修于万历三十四年知县程子鏊,此志为三修。《兰溪县志》康熙十一年(1672)刻本,全书共七卷,分为:卷一舆地类,卷二至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