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卷。明刘大夏(1436-1516)撰。大夏字时雍,号东山。湖广华容(今属湖南)人。成化进士。历官兵部主事、福建参政、广东、浙江布政使。弘治六年(1493)黄河决口,以右副都御史督理治河,功成,升为户
四十卷。明诸茂卿(生卒年不详)撰。诸茂卿,字子茂,诸城(今山东省诸城县)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此书所取,以小说为多,杂糅不伦,又不分门类,引证也往往疏舛。如第二十一卷“吞舟之鱼”一条,说是出自刘向的《谈
不分卷。清历代敕编。玉牒,即指清朝宗室谱牒。清朝规定由宗人府会同内院礼部十年一次纂修玉牒。现有故宫博物院藏原稿本,另有宗人府副本原藏孔德学校。
① 十六卷。明胡接辉(生卒年不详)编。胡接辉字笃父,江西庐陵(今吉安)人。官监察御史。此书成于崇祯十年(1637)。选录宋胡铨、周必大、文天祥之文。曰三忠者,是因铨谥忠简、必大谥文忠、天祥谥忠烈之故。
二十卷,南宋晁公武撰。晁公武(约1104-约1183),字子止,号昭德先生,澶州清丰(今属河南省)人,著名目录学家。二十余岁逢“靖康之乱”,入蜀寓居嘉州(今四川乐山)。南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登
① 一卷。清朱用纯(1617-1688)撰。用纯字致一,号柏庐,江苏昆山(今江苏昆山)人。清理学家。其学恪守程朱,专倡主敬。所著《治家格言》(也名《朱子家训》),清中叶后传播甚广。还有《大学中庸讲义》
四卷。明朱权(1378-1418)撰朱权是明太祖第十七子,初封于大宁,自号臞仙,世称宁献王。燕王起兵,他以兵相助,成祖即位,徙封南昌。永乐初年,削藩。遂筑精庐一处,读书鼓瑟其中,日与文士交游。博学多智
二卷。不著撰者姓名。签署“庚申蒲朔,崇俭道人”八字。“庚申蒲朔”,可能为嘉庆五年或咸丰十年的五月初一日。不会是宣统逊政后的第九年。“崇俭道人”其姓名不详。亦不知是此书的撰者还是藏书者之雅号。本书的体例
五十三卷。高士奇撰。高士奇(1645-1704),字澹人,浙江钱塘(今属杭州市)人。康熙年间,任额外翰林院侍读、侍讲,日讲起居注官。“在讲筵撰《春秋》讲义”,“条分囊括,而为是书”,又著《春秋地名考略
四卷。清陈景云(1670-1747)撰。陈景云字少章,吴县(今属江苏省)人,散文作家、学者。少时苦读苦学,以博闻强记著称。十九岁就读于何焯门下,后来成为何氏的高足。曾应京兆试,落选后留寓藩邸,设馆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