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记衷要

礼记衷要

三十卷。清李式谷(生卒年不详)撰。式谷,浙江仁和县(今浙江省余杭县)人。贡生,因家中失火而毁容。善作画,工写真,于经学亦有研究。作《礼记衷要》三十卷。卷首有吴荣光《五经衷要》序。言:“自汉氏以来,说经者几千百家,而折衷至当,义精理粹者,莫如我朝御定经义。顾卷帙浩繁,士鲜能购,抑且不便舟车。此书于五经中,举其理之精奥,说之歧出者,悉衷以御定精义。间采自汉迄今诸说,得《易》、《书》、《诗》各十二卷,《春秋》六卷,《礼记》三十卷,共七十卷。仁和李式谷所篡。其同邑何元锡得之。元锡客死广州,书将散佚,南海叶农部梦龙,谋梓以传,而问序于余。余以前义名之曰《五经衷要》。农部子多,而均能读父书,此书之出,将由一家以及国,由国以及天下。其嘉惠后学之心盛矣。”(末题道光十年(1830)斗指亥之月。拜经之日,吴荣光伯荣撰)是书卷一为《曲礼》。卷二为《檀弓》。卷三、卷四为《王制》。卷五至卷七为《月令》。卷八为《文王世子》。卷九、卷十为《礼运》。卷十一、卷十二为《礼器》。卷十三、十四为《郊特牲》。卷十五为《内则》。卷十六、、十七为《玉藻》。卷十八为《明堂位》。卷十九为《大傅少仪》。卷二十为《学记》。卷二十一、二十二为《乐记》。卷二十三为《乐记》及《杂记》。卷二十四为《祭法祭义》,卷二十五为《祭统》、《经解》、《哀公问》。卷二十六为《仲尼燕居》、《孔子闲居》、《坊记》。卷二十七为《表记》、《缁衣》。卷二十八为《深衣》《投壶》《儒行》。卷二十九为《冠义》、《昏义》、《乡饮酒义》。卷三十为《射义》、《燕义》、《聘义》。汉经学发展至清代而极盛,注经之法演为三派,一重训诂考据,以汉儒注疏为经典,求无一字无来历,二重义理阐发,以义理为主,考据为辅,此二者均属学术性研讨,以阐明经理为要。第三种是实用性的,肇始于明代,为举业而注疏经文,去取随意。《礼记衷要》之注经,与明人著述涉及礼经者,大旨相同。是书极重御案,有违御案者,皆不录、稍异者亦不敢录,或谨慎裁酌,因而删去涉及丧服丧礼者至八、九篇之多。但是书能将《御定经义》之精华择出编定,于时人很是方便、实用,于《礼经》之流传推广,亦是一大功臣也。有清道光十年(1830)南海叶梦龙风满楼刊行本传世。

猜你喜欢

  • 石品

    二卷。明郁浚撰。郁浚,字开之,松江(今上海松江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著有《石品》一书。是书成于万历丁巳(1617)年间,其主要内容为杂记古往今来石名,十分缺乏条理,顺序混乱。书中文字大多剽窃类书

  • 古州厅志

    十卷首一卷,清余泽春修,余嵩庆等纂。余泽春,武陵人,曾任古州厅同知。光绪初,余泽春为同知,创议纂修志乘。延余嵩庆主其事。未竟去滇,携稿自随。又十年始以稿寄其门人陆渐鸿、陈之宫,遂付梓。《古州厅志》光绪

  • 海裳春晓楼吟草

    一卷,《续刻》一卷。清武淑仪(生卒年不详)撰。武淑仪,字倩霞,今江苏太仓人。钱宝玙序言:“女史妙才淑德,闾里同钦针黹工。”凡诗百余首。是书为清光绪十一年(1831)刻本。

  • 象州志

    ①四卷,清李宏湑、苏洪、陆蔼吉修,蒋日莱、吴光升纂。李宏湑,江南甘泉(今江苏江都)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任知州。苏洪,江南甘泉(今江苏江都)人,监生,乾隆间任柳州府通判,二十七年(1762)知州

  • 温故录

    一卷。此书题满洲长庚,盖即纂辑之人。其人生卒、籍贯、事迹均不详。书无序例,先立题目,然后引群经释题,再引众说来释经。题目有“五教”、“三物八刑中和“教学之法”、“考校之法”、“乡官书考之法”、“宾兴”

  • 论语马氏注

    一卷。东汉马融(79-166)撰。马融字季长,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经学家,文学家。官至南郡太守。其所著主要是为经学作训解,所注的书有:《孝经》、《论语》、《毛诗》、《周易》、《三礼》、

  • 晃州厅志

    四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俞克振、查惠修,梅峄纂。俞克振,字耕余,浙江海盐人,曾任晃州厅通判。查惠,字介堂,浙江海盐人,曾任晃州厅通判。梅峄,字东山,石门人,举人,曾任晃州厅训导。《晃州厅志》道光五

  • 旧唐书

    二百卷,刘昫等撰。刘昫,算不上是什么史学家,只因其在书成前一年作为监修宰相对全书定稿起过直接作用,书成后又领衔上奏,故题名“刘昫等撰”,沿袭至今。《旧唐书》的纂修,先后换过三任监修宰相。首任赵莹(88

  • 论语琳公说

    刘宋释慧琳撰。清马国翰辑。慧琳本秦郡刘氏子,富有才华,兼内外之学为庐陵王义真赏识。著《均善论》,颇贬裁佛法。其《论语说》史志《释文·叙录》均无记载。只皇疏引有四节。邢疏又从皇疏转引。其说虽新巧,但与经

  • 胡文敬公集

    三卷。明胡居仁(1434-1484)撰。胡居仁,字叔心,号敬齐。余干(今属江西)人。以布衣而终。胡居仁曾师事吴与弼,而醇正笃实,乃过其师。其一生以讲学为业。认为“气之有形体者为实,无形体者为虚;若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