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注残本
一卷。此书无撰人姓氏,仅存《燕义》第四十七,一卷。其编次首为《记文》、次录《正义》,再次《通论》,后录《余论》。大抵皆录宋元诸儒之说而证释,其自叙所见,则加“按”字,至清代诸儒之说,均未入录。且书内钩勒及签乙之处甚多,似犹未定之稿。人文科学研究所编《藏书目录》标题曰《礼记通论》,其书标目是《礼记燕义注》,均属错讹。今更正而著录以备考。此书有稿本。
一卷。此书无撰人姓氏,仅存《燕义》第四十七,一卷。其编次首为《记文》、次录《正义》,再次《通论》,后录《余论》。大抵皆录宋元诸儒之说而证释,其自叙所见,则加“按”字,至清代诸儒之说,均未入录。且书内钩勒及签乙之处甚多,似犹未定之稿。人文科学研究所编《藏书目录》标题曰《礼记通论》,其书标目是《礼记燕义注》,均属错讹。今更正而著录以备考。此书有稿本。
三卷。《外集》一卷。明沈祐撰。沈祐,字天用,号紫薇硖山人。浙江海宁人。生卒年不详。正德间以资进,官周府典膳。置宅于紫薇山下,构园曰“淳朴”。园内有“涵虚阁”、“藕花湾”、“白鸥沙”、“柳塘渡江”、“通
二十二卷。清钱大昭(1744-1813)撰。钱大昭,大昕弟,字晦之,一字竹庐,江苏嘉定人。嘉庆元年举孝廉方正,十八年(1813)卒,七十岁。学识博远,能实事求是。《汉书》多古字古言,钱大昭对《说文》训
二卷民。国杜子楙修,贾铭恩等纂。杜子楙,浙江绍兴人,民国九年(1920)任朝城县知县。贾铭恩,邑人。朝城县志自康熙十二年(1673)县令祖植桐重修后,光绪十八年后又有手钞本《朝城县志略》一卷传世。光绪
三十卷。明胡广(详见《周易大全》)等奉敕撰。元仁宗延璠年间新定科举制度,于《春秋》采用胡安国《春秋传》,因而汪克宽作《春秋纂疏》,全以《胡传》为主,而此书则几乎全抄袭汪氏《纂疏》。朱彝尊《经义考》引吴
二十三卷。明姚文蔚(详见《周易旁注会通》条)撰。此书采史传中先机应变之迹,自春秋至元朝,总汇为一书,共二十三卷,分言、事、兵为三类。编名“省括”,盖取“太甲若虞机张往,省括于度则释之”之意。间亦有论断
三卷。原题小室山处士李若立撰。李若立事迹年代均不可考。据书中李若立的自序云“若立虽乏光容,无能自衒,早游续席,颇践鲤庭,躬承阙里之言,伏奉闺门之训。每至坛花发采,阅礼而入缁帷,市叶舒阴,敦书而升绛帐。
十九卷。清张夏(详见《杨文靖年谱》)撰。取有明一代儒家学者,分别门户,各立为传。其中第一至十三卷为洛闽学派,列入正宗16人,羽翼39人,儒林192人;第十四卷为新会学派,十五卷为余姚学派,共列入羽翼8
六卷。编者不详。本书共收三种传奇,每种均二卷、三十六出。其一是《补天记》,又名《小江东》,其序署名小斋主人,写周仓溺水,伏皇后魂附其体的荒唐故事。其二是《双瑞记》,又名《中庸解》,写晋周处除三害、改恶
六卷。清曹炳曾(约1711年前后在世)撰。炳曾字为章,号巢南。上海(一作浮梁)人。康熙末贡生,为曹煜曾堂弟。本集是《石仓世纂》之第三种,计诗五卷,后附杂著一卷,并有其侄曹一士所撰墓志铭。其诗与堂兄煜曾
一卷。周魏侯斯(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汉书。艺文志》载,儒家《魏文侯》六篇。文侯受经艺于子夏,彬彬儒者,齐家治国,颇多见道之言。《汉书·艺文志》中《乐家》篇叙“谓六国之君,魏文侯最好古。”刘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