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记正义

礼记正义

六十三卷。汉郑玄(127-200)注,唐孔颖达(574-648)疏。玄字康成,北海郡高密(今山东高密)人,汉代经学大师,世称“后郑”,以别于郑兴、郑众父子。曾入太学学习今文《易》和《公羊》学,又从张恭祖学古文《尚书》、《周礼》、《左传》等,最后从马融学古文经。后游学归里,聚众讲学,从者数百千人。因党锢事被禁后潜心著述,以古文经说为主,兼用今文经说,遍注群经,为汉代经学之集大成者,称为郑学。著有《六艺论》、《驳五经异文》等。孔颖达字冲远,河北衡水人,唐代名儒。隋大业初选为明经,授河内郡博士、后补太学助教。入唐,首馆秦王府文学馆学士,累迁国子博士,给事中。贞观三年(629)与魏征等人修成《隋书》,授为散骑常侍。后与颜师古、贾公彦等人奉诏主编《五经正义》。《礼记》又称《小戴礼》、《小戴记》或《小戴礼记》,儒家经典之一,共十二卷四十九篇。是为《仪礼》之附庸,以解释与补充其经义,为孔子门徒所写。初无定本,至汉时戴德选辑为八十五篇,世称《大戴礼记》。后戴德之侄戴胜又精录戴德本中四十九篇,合为十二卷,也称《小戴礼记》。迨玄为之作注,其书乃大行于世。郑玄之注,全面总结了汉代以前之《仪礼》研究,广征博引,采众家之说,不拘派别,无门户之见,凡可用之说尽收其中,是为清以前《礼记》研究最具权威之作,经学史上亦据有要位。郑注之后,诸儒群起为《礼记》作疏,唐以前诸疏见史者,南朝有贺循、贺玚、庚尉之、崔灵恩、沈重、皇侃诸人;北朝则有徐道明、李业兴、李宝鼎、侯聪,熊安生诸家。入唐,仅存有皇侃、熊安生二家。皇疏较为详备,但悖于郑注者居多;熊疏又多引外义,疏文欠精要,且多有违背本经者。贞观中,敕孔颖达等修《五经正义》,颖达乃以皇疏为本、熊疏为辅,相互参稽,各取所长,剪除蔓芜,撮取机要,修成《正义》。于疏中力主郑说,不免附会之处。然综观全书,词富理博,证据详悉,堪称集大成之作,亦为《礼记》研究之重要参考。郑注与孔疏分别为二十卷和七十卷,初皆单行于,约在南宋绍兴年间,两书始为合刊,析为六十三卷,并称《礼记注疏》,为研究礼学之必读著作。宋刻本藏北京图书馆,此外传本颇多,除《通志堂经解》本,通行本为各种版本之《十三经注疏》本。

猜你喜欢

  • 如宜方

    二卷。元艾元英(生卒年不详)撰。艾元英东平(今属山东)人,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前分别有至正十五年(1355)林兴祖、至治三年(1323)吴德昭所作序。书中首列几十种药物炮制总论。卷一为述证,包括中风、头

  • 崇祯十二年陕西乡试

    一册。编者不详。此科监临官为王倓,考试官为熊文举、李仲熊,中式举人为邢应斗、王公选等。现有明崇祯年刻本。

  • 萃古名言

    四卷。明赵民献(生卒年不详)编。赵民献为云南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刻于崇祯初年,康熙中交河王琯官迤西道时从赵民献的子孙手里得到这本书,但已残缺失次,王琯便增损其文,后于任湖广学政时令胡之太刊之。王琯

  • 益都县图志

    五十四卷,首一卷。清张承燮修,法伟堂等纂。张承燮字云心,平利人,光绪十三年(1887)任益都县知县。法伟堂字小山,山东胶州人。旌贤书院山长。《益都县志》,创修于明,再修于康熙十一年(1671)知县陈食

  • 厚石斋集

    十六卷。清汪孟鋗撰。汪孟鋗,生卒年均不详。字康古,号厚石,秀水(今浙江嘉兴)人。乾隆年间进士,官至礼部主事。汪孟鋗藏书甚多,终日研讨家藏典籍,耳濡目染,因而能文好诗。其诗多抒发个人个情怀,不拘泥于唐宋

  • 董子故里志

    六卷。明李廷宝撰。李廷宝字国用,号浍溪,曲沃(今属山西)人,生卒不详。嘉靖中,官景州知府。该书主要记述汉代董仲舒故里情况。董仲舒,汉代著名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汉书》作广川人。然广川地大,包括明清时

  • 赋学剖蒙

    二卷。不著撰者姓名。其书割裂摘取旧文,分类编辑。字句陈因,许多牵强凑就。其书的标目尤为鄙陋。如将字类、必字类之属,都自为一门。只是剽窃他书之活套而已。

  • 引年录

    二卷。旧本题靖江朱应鼎(生平事迹均不详)撰。此书前有自序,不著时代年月。据书中引有李时珍《本草纲目》,说明此书作者当为明万历以后人。书中要旨,讲养生之术,所以用“引年”为名。其书分上下二卷。上卷分:天

  • 二郎神

    登燕子矶秋眺岷峨万里,见渺渺、水流东去。指远近关山,参差宫阙,起灭长空烟雾。南望沧溟天边影,辨不出、微茫尽处。叹三楚英雄,六朝王霸,消沉无数。 从古,长江天堑,飞艎难度。自玉树歌残,金莲舞罢,倏忽飞乌

  • 分门古今类事

    二十卷。撰者不详。据本书第八卷载“先大夫龙泉梦记”一篇,记中称崇宁乙酉岁拨漕解,次年及第,未署政和七年三月宋如璋记。以此看,此书作者当为宋如璋之子。但名已不可考,唯“序”中自称“委心子”。书中内容为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