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石室秘录

石室秘录

六卷。清陈士铎(生卒年不详)撰。陈士铎字敬之,号远公,又名朱子华,自号大雅堂主人。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约生于明代天启年间,卒于清康熙末年。陈氏自幼家贫,读史书,后因不得志而弃儒业医。读医书几十年,精通医理,辨证精细,施治灵活,颇有医名。其祖父平素喜好方术,遗有家传秘本。其著述有《辨证录》、《内经素问新编》、《灵枢新编》、《本草新编》、《六气新编》、《外经微言》等。本书托名岐伯所传,张仲景、华佗、秦越人、孙思邈等发明,雷公增补。书首有三序,亦题岐伯、张仲景、吕道人撰。岐伯自号“中清殿下弘室秘录无上天真大帝直君”,张仲景自号“职拜广蕴真人”。事涉离奇,殊为诡诞,故名之《石室秘录》。有人认为此书实际系傅青主的遗著,后经陈士铎整理而成,亦有人认为傅青主著作是从本书中摘录。此书卷一至卷五不分病证、脉象,统述正医、反医、内治、外治、急治、缓治、正治、反治等一百二十八法,卷五后半部论及阴阳五行,经络气血、脏腑、诊断及儿科论证等,卷六为伤寒、杂病类证治。书中后附方剂、验方等。所论多有独到之处,新意颇多。如言治则,除内治、外治、劳治、逸治外,又有因人而治的男女治法、老少治法、产前产后治法、贫富治法等。因时而治的春、夏、秋、冬治法,因地而治的东、西、南、北治法,因病而治的寒治、热治、正治、反治法等。论述方剂亦十分精妙,如分析“补中益气汤”,称其“妙在用柴胡、升麻二味”,“去参、芪则柴、麻无力”,颇合临床实际。如“霸治法”治疗大渴、大吐、大泻等急症,“吸治法”治疗产后胎盘不下、脱肛;“缚治法”治疗肺痈等,均有胆识。论精神疗法,析乌梅止虫痛和饥时服去虫药之理等,于后世均有参考价值。陈氏提出了治痿症不独取阳明,更重补肾等观点,颇有发明之处。全书内容繁富,确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但因诡称前圣所授,间有鬼神、报应等荒诞之语,亦受到后人批评。《四库全书总目》评曰:“方术家固多依托,然未有怪妄至此者,亦拙于作伪矣。”有康熙二十六年(1687)本澄堂初刊本,康熙二十八年(1689)明德堂刊本,雍正八年(1730)广陵萱永堂镌本,1955年锦章书局石印本。

猜你喜欢

  • 四书讲义困勉录

    三十七卷。清陆陇其(1630-1692)撰。陇其初名龙其,字稼书,清理学家,浙江平湖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官至四川道监察御史。推崇程(颢、颐)、朱(熹),力辟阳明,力图挽回王学之害。著有《四书

  • 词旨畅

    二卷。清胡元仪(生卒年未详)撰。胡元仪生平事迹见《毛诗谱》辞目。本书阐发陆辅之《词旨》之微意,故曰《词旨畅》。因篇幅增多,故析为上下二卷。辅之受学于乐笑翁。元仪以《词源》申证陆说,最为有法,原列属对警

  • 邺中片羽

    三集。黄浚编著。此书每集分上、下两卷,每卷一册,珂罗版影印,线装。书中除收录甲骨外,还收集了铜器、玉器、骨器、陶范等物。初集出版于1935年2月。上卷有柯昌泗序。下卷收录甲骨文拓片二百四十九片,其中倒

  • 湖南丛书

    八种,六十九卷。湖南丛书处编。丛书无总目,又无编者名氏,据丛书所收各书序跋为彭公望,刘腴深、刘宗向、孙文昱等人所作,估计以上诸人即为丛书编者。丛书所收八种均为湖南乡贤著述,计唐人两种:刘蜕《唐刘蜕集》

  • 苏评孟子

    二卷。旧题宋苏洵(1009-1066)评。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官秘书省校书郎,著有《文集》二十卷,《谥法》三卷,纂建隆以来礼书,成《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

  • 宁国府志

    ①三十四卷。清宋斅修,钱人麟等纂。宋斅,江苏长州人,乾隆十二年(1747)来任宁国府知府。钱人麟,江苏武进人,进士,官翰林院侍读学士。宁郡有志,创始于明成化年间,嘉靖中复修,万历三修,清康熙四修,乾隆

  • 灵棋经

    二卷。旧本或题汉东方朔撰,或谓淮南王刘安撰,《四库全书总目》云:撰者“其说纷纭不一,大抵皆术士依托之词。”《隋书·经籍志》子部五行类载有“《十二灵棋卜经》一卷”。《日本国见在书目》有“《八公灵棋卜经》

  • 异鱼图赞笺

    四卷。清胡世安(详见《大易通则》)撰。是书前有作者自序一篇,接载杨慎《异鱼图赞》原文。杨氏之书,虽间有自注,但仅标所据之书,未引其说。胡氏之书,按照杨慎《异鱼图赞》原文的顺序,补充其说,并博采传记,逐

  • 华严经游意

    一卷。唐代释吉藏(549-623)撰。吉藏,俗姓安,本西域安息人。祖世避仇居南海,住交广(今越南、广西)一带,后迁居金陵(今南京),吉藏生于金陵。童年时,其父引他见真谛,遂赐名吉藏。吉藏七岁(一说十三

  • 罘罳草堂诗集

    四卷。清隆观易(约1837-1878)撰。隆观易,字无誉,湖南宁乡人。未入仕途。其父为当地豪强所中伤至死,他避仇深山达二、三十年之久,穷困潦倒,每日与二三相知、不涉世事者作诗以排遣幽忧。后知遇同乡人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