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瑶光阁集

瑶光阁集

十三卷。明黄端伯(?-1645)撰。黄端伯,字元公,建昌新城人。生卒不详。崇祯初(1628)进士,授宁波推官。著有《易疏》等。端伯生平好佛,曾镌私印曰“海岸道人”,取《楞严经》引诸沈冥出于苦海之语。及晚年,磨去印文,改镌“忠孝廉节”四字。清兵渡江后被执,不屈而死。是集凡十三卷。古近体诗二卷,杂文十卷。为僧侣所作者居其大半。其措词如偈,如疏,如禅家语录,甚至连五经四书颂亦以禅语阐入。如《春秋颂》称:“通身手、通身胆,句中有眼定乾坤,识者须从声外凿”。其性癖如此。盖其人节足重,其学则不可训。别附外篇一卷。李绂序称:“端伯当明季古文大坏之时,独安雅无愚怪之习,惟时时杂佛氏语。因别择编为外编,以明其先迷后悟之旨,无使世俗之人以佛涵先生。亦不令学佛者借先生以张佛。亦为委曲回护之言。”是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另有十卷《本瑶光阁集》收入《乾坤正气集》。

猜你喜欢

  • 五砚斋困知左传说

    不分卷。清梁恩霖撰。恩霖字可孙,江都(今属江苏省)人,生平事迹不详。其书不分卷,也不载《左传》全文,有所论说则分别摘录,也不加标题,是梁恩霖的读书札记。考其所论,多为推求经传字义,对史事、义例都很少加

  • 羲画愤参

    二十五卷。清陆位时撰。陆位时字舆偕,钱塘(今浙江余杭)人。在明朝时官至鄞县训导。该书成于顺治三年(1646)。前有陆位时的自序,称“小愤小悟,大愤大悟,不愤不悟”。愤,即心求通而不得之意,所以叫“愤”

  • 懒真子

    五卷。北宋马永卿撰。马永卿生平事迹,详见《元城语录》条。是书为其杂记之文,共分司马端明讲书、画像纪年、鱼袋、光武出于舂陵节侯之后、温公不受遗酒、柳氏家法、中国月建与印度不同、韩退之上书、胡人两马、驸马

  • 如皋县续志

    十二卷。清范仕义修,吴铠纂。范仕义,字廉泉,云南保山人。清嘉庆十九年(1814)进士,曾五任如皋知县。吴铠,字梅孙,仪征人,举人,如皋雉水书院院长。此志始纂于道光十六年(1836),次年书成。此志为嘉

  • 中州集

    十卷。附《乐府》一卷。金元好问(1190一1257)编。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山人。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中博学鸿词科,授儒林郎、官国史院编修等,金亡后不仕。著有《续夷坚志

  • 秋士自述年谱

    一卷。清徐元润(1756-1838)自述。元润字云伯,号秋士,江苏太仓人。嘉庆十四年(1809年)举人,历任紫阳、宜川、渭南、白水等县知县。此谱自记至道光十八年(1838年)四月止,八月谱主卒,其间则

  • 三经附义

    六卷。清李重华(生卒年不详)撰。重华字君实,号玉洲,吴江(今属江苏省)人。雍正八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除此书外,还著有《玉洲诗集》。此书包括《易》、《书》、《诗》三经。于《易》皆推求于反对正对之间,所

  • 梅翁诗钞

    十五卷。《诗补遗》一卷。清汪士铎(生平见《汪梅村先生文集》)撰。该《诗钞》十五卷,《补遗》一卷,均由门人张士珩校刊,并作跋介绍书中内容。集中有四言诗,如《庚戌黄楼寿苏百韵》;五古诗如《和杜北征八哀》;

  • 禹贡三江九江辨

    一种。清黎庶昌(1837-1897年)撰。黎庶昌字莼斋,贵州遵义人,廪贡生,曾任驻英、法、德、日四国参赞,官至川东兵备道。黎庶昌为“曾门四弟子”之一,著有《拙尊园丛稿》,编《续古文辞类纂》,又辑刻现藏

  • 通鉴外纪

    十卷。目录五卷。宋刘恕(1032-1078)撰。怒字道原,筠州高安(今属江西)人。皇祐进士,官至著作郎。治平年间参与编修《资治通鉴》。著有《十国纪年》、《通鉴外纪》、《疑年谱》、《年略谱》。因司马光修